安全保障义务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及内容 | 第11-20页 |
(一) 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 | 第12-15页 |
1. 外国法关于安全保障义务性质的规定 | 第13页 |
2. 我国学者的观点 | 第13-14页 |
3. 笔者的观点 | 第14-15页 |
(三) 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 获利报偿理论 | 第15-16页 |
2. 危险控制理论 | 第16页 |
3. 社会总成本理论 | 第16页 |
4. 诚实信用原则 | 第16-17页 |
5. 先行行为理论 | 第17页 |
(四) 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 第17-20页 |
1. 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17-18页 |
2. 软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18-20页 |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31页 |
(一) 国外安全保障义务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26页 |
1. 安全保障义务的罗马法溯源 | 第20-22页 |
2. 大陆法系上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22-24页 |
3. 英美法系上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24-26页 |
(二) 我国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 | 第26-27页 |
(三) 安全保障义务的发展趋势 | 第27-31页 |
1. 安全保障义务已逐渐成为了侵权法上的一般义务 | 第27-28页 |
2. 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可以合理界定 | 第28-29页 |
3. 安全保障义务类型丰富 | 第29-30页 |
4. 责任承担方式多样 | 第30-31页 |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 第31-40页 |
(一)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1页 |
(二)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1-38页 |
1. 违法性 | 第32-33页 |
2. 过错 | 第33-35页 |
3. 因果关系 | 第35-38页 |
4. 损害结果 | 第38页 |
(三)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 | 第38-40页 |
1. 直接责任 | 第39页 |
2. 间接责任 | 第39-40页 |
四、对我国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评析与构想 | 第40-44页 |
(一) 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 条的评析 | 第40-43页 |
(二) 对我国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43-44页 |
参与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