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的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 | 第13-15页 |
一、团伙性犯罪明显增加 | 第14页 |
二、青少年累犯急剧增加 | 第14页 |
三、犯罪由依附型向独立型转化 | 第14-15页 |
四、青少年犯罪恶性案件增多 | 第15页 |
第四节 现行刑事政策应对的不足以及非刑罚化的提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适用非刑罚处罚的理论解读 | 第17-22页 |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的内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适用非刑罚处罚的依据 | 第18-20页 |
一、现实依据 | 第18-19页 |
二、法律依据 | 第19-20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20页 |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的意义 | 第20-22页 |
一、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有利于克服传统刑罚特别是短期剥夺自由刑的弊端 | 第20-21页 |
二、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有利于调动青少年自我改造的积极性 | 第21页 |
三、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有利于转变传统刑法观念 | 第21页 |
四、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有利于节约国家刑罚资源的投入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国外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实践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国外青少年司法机构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国外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的措施 | 第23-27页 |
一、缓刑制度 | 第23-24页 |
二、保安处分 | 第24-25页 |
三、社区矫正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关于我国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的构想 | 第27-36页 |
第一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化的适用范围 | 第27-30页 |
一、设立青少年福利委员会 | 第28-29页 |
二、设立青少年法庭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处罚的程序设置 | 第30页 |
第四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处罚的措施及其完善 | 第30-34页 |
一、完善现有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 第31-32页 |
二、增设适合青少年犯罪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 第32-34页 |
第五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非刑罚处罚的救济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