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导论 | 第12-20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界定及问题必要性分析 | 第20-25页 |
一、大学生就业力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二、大学生就业力的核心内容 | 第21-23页 |
三、大学生就业力提出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5-32页 |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现状 | 第25-26页 |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原因 | 第26-32页 |
(一) 政府管理体制的缺陷 | 第26页 |
(二) 高校管理体制的缺陷 | 第26-29页 |
(三)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当下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 第32-43页 |
一、建立以提升就业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服务体系 | 第32-37页 |
(一)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 第32-34页 |
(二) 建立有利于就业力培养和提升的综合课程体系 | 第34-37页 |
1、建立通识课程体系 | 第34页 |
2、建立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 第34-35页 |
3、建立实践课程体系 | 第35-37页 |
二、建立以提升就业力为核心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 第37-43页 |
(一)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基本模式 | 第37-39页 |
(二)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 第39-40页 |
(三)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技巧 | 第40-42页 |
(四)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三:宣传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