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符号与缩写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碳纳米管及环糊精修饰电极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第15-41页 |
·有机污染物简介 | 第15页 |
·化学修饰电极简介 | 第15-19页 |
·基底电极的表面处理 | 第16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修饰电极的表征方法 | 第18-19页 |
·化学修饰常用材料简介 | 第19-27页 |
·环糊精简介 | 第19-21页 |
·环糊精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碳纳米管 | 第22-25页 |
·碳纳米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本论文选题的构想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41页 |
第二章 罗丹明6G为探针对氯苯及4,4’-二氯联苯的电化学检测 | 第41-53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2-43页 |
·测定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缓冲溶液及扫描速度的选择 | 第43页 |
·pH的影响 | 第43-44页 |
·Rh6G的量对于测定的影响 | 第44-45页 |
·环糊精加入量对峰的影响 | 第45页 |
·包合时间的选择 | 第45-46页 |
·药品加入顺序的影响 | 第46页 |
·样品测定 | 第46-47页 |
·干扰实验 | 第47-48页 |
·样品回收率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第三章 环糊精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对五氯酚的检测 | 第53-68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4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4-56页 |
·碳纳米管的预处理 | 第54-55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5页 |
·修饰电极的修饰液用量及干燥方法的选择 | 第55-56页 |
·测定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修饰电极表面形貌 | 第56-57页 |
·缓冲体系的选择 | 第57页 |
·修饰电极选择 | 第57-58页 |
·pH对测定的影响 | 第58-59页 |
·扫速及起始电位对测定的影响 | 第59-60页 |
·富集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 第60页 |
·电极的清洗 | 第60-61页 |
·线性关系和回收率 | 第61-62页 |
·共存粒子干扰 | 第62页 |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第四章 α-环糊精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对氯酚异构体的检测 | 第68-81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69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9-70页 |
·测定方法及原理 | 第7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底液的选择 | 第70-71页 |
·氯酚在裸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71页 |
·氯酚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71-72页 |
·沉积环糊精的影响 | 第72-73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73-78页 |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73页 |
·扫速的影响 | 第73-74页 |
·沉积环糊精的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 第74-75页 |
·平衡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 第75-76页 |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76页 |
·干扰实验 | 第76-77页 |
·模拟水样回收率 | 第77页 |
·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