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CONTENTS | 第6-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活性炭纤维的特性及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综述 | 第13-15页 |
·活性炭纤维的微观物理结构及表面化学特性 | 第13-14页 |
·活性炭纤维的改性及其功能化 | 第14页 |
·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国内外应用综述 | 第14-15页 |
·饮用水中痕量六价铬、残余铝的来源及危害 | 第15-18页 |
·水中六价铬的来源、危害及常规处理方法 | 第15-17页 |
·饮用水中总残余铝的来源及危害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提出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本课题的提出背景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用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的特性表征 | 第20-27页 |
·引言 | 第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实验材料、药品与仪器 | 第20页 |
·实验材料的预处理及改性 | 第20-21页 |
·实验用GAC的预处理 | 第20-21页 |
·实验用PAN-ACF的预处理 | 第21页 |
·实验材料的特性表征 | 第21-23页 |
·表面微观结构 | 第21页 |
·BET比表面积及DFT孔径分布 | 第21页 |
·表面含氧官能团 | 第21-22页 |
·酸性官能团的量 | 第22-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表面微观结构 | 第23-24页 |
·BET比表面积及DFT孔径分布 | 第24-25页 |
·表面含氧官能团 | 第25-26页 |
·酸性官能团的量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活性炭纤维对微污染水中痕量六价铬的吸附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PAN-ACF与GAC对六价铬的吸附 | 第27-29页 |
·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及测定方法 | 第27页 |
·实验用水 | 第27-28页 |
·实验方案 | 第28-29页 |
·改性PAN-ACF对水中六价铬的去除 | 第29-31页 |
·PAN-ACF的改性及其特性表征 | 第29-31页 |
·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PAN-ACF与GAC的吸附效果对比 | 第31-33页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1页 |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31-32页 |
·孔扩散模型分析 | 第32-33页 |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33页 |
·改性PAN-ACF对水中六价铬的去除 | 第33-38页 |
·PAN-ACF的改性及其表征 | 第33-36页 |
·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活性炭纤维对自来水中痕量铝的去除及其拓展应用 | 第39-55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6页 |
·实验药品、仪器及测定方法 | 第39页 |
·实验用水 | 第39-42页 |
·济南市某水厂出水水质分析及铝浓度变化趋势 | 第39-41页 |
·实验用自来水水质分析 | 第41页 |
·自来水中铝存在形态分析 | 第41-42页 |
·实验方案 | 第42-46页 |
·对模拟水铝的去除效果 | 第42-43页 |
·对自来水总残余铝的去除 | 第43页 |
·水中部分阴离子的影响 | 第43-44页 |
·在家用净水装置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实验装置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对模拟水中总铝的去除效果 | 第46-50页 |
·对自来水中总铝的去除 | 第50-51页 |
·水中部分阴离子的去除 | 第51-52页 |
·在家用净水装置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间歇进水实验 | 第52-53页 |
·饱和后的铝负载量表征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创新点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