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 EPON物理层中线路编码和FEC结合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EPON物理层概述 | 第14-20页 |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简介 | 第14-16页 |
·EPON标准进展 | 第14页 |
·EPON系统结构 | 第14-16页 |
·EPON的物理层 | 第16-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10G EPON中的FEC | 第20-34页 |
·光纤通信中的FEC简介 | 第20-21页 |
·Reed-Soloman码 | 第21-30页 |
·RS码的定义 | 第21-22页 |
·RS码的编码 | 第22-24页 |
·RS码的译码 | 第24-30页 |
·10G EPON中的FEC | 第30-33页 |
·10G EPON中FEC的设计 | 第30-31页 |
·RS码的仿真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10G EPON中线路编码和FEC的结合 | 第34-52页 |
·10G EPON物理层简介 | 第34-35页 |
·PCS子层 | 第35-40页 |
·PCS子层概述 | 第35-36页 |
·上下行传输模块 | 第36-40页 |
·FEC的帧设计 | 第40-42页 |
·FEC帧结构 | 第40-41页 |
·FEC校验块同步头设计 | 第41-42页 |
·线路编码和FEC的结合 | 第42-50页 |
·现有结合方案 | 第42-43页 |
·改进结合方案 | 第43-48页 |
·比较分析 | 第48页 |
·仿真结果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