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第1章 绪论第1-11页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研究的方法第9-11页
第2章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的界定第11-14页
   ·剩余劳动力概念及类型第11-1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及类型第12-14页
第3章 形成和诱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特征分析第14-18页
   ·形成和诱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第14-16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分析第16-18页
第4章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第18-24页
   ·工业化路径偏差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18-20页
   ·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20页
   ·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减弱第20-21页
   ·国企改革使城市人口失业率升高,城市化发展滞后第21-22页
   ·农村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较低第22-24页
第5章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综述第24-29页
   ·配第—克拉克定理第24页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24-25页
   ·费景汉(J.Fei)和拉尼斯(G.Ranis)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第25-26页
   ·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第26-27页
   ·评述第27-29页
第6章 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综合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29-32页
   ·明确和保障农民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权利第29-30页
   ·从大局中把握问题第30-32页
第7章 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及其缺陷第32-35页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32-33页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第33-35页
第8章 以合作制改革集体所有制经济,解决剩余劳动力人口第35-39页
   ·集体所有制的形成、发展及其缺陷第35-37页
   ·以合作制原则改革集体所有制第37-39页
第9章 农业工业化、农村人口城市化第39-44页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市场第40页
   ·在农村地区发展农村工业,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条件第40-42页
   ·加快实现城市化与非农化协调发展第42-44页
第10章 其它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第44-48页
   ·大力推动农村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第44-45页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第45页
   ·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佛教与人生—太虚佛教人生观解析
下一篇:论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