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农村财政论文

农村税费改革探析

前言第1-9页
第一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诱因第9-28页
 一、 农民负担第9-11页
  (一)、 对农民负担的界定第9-10页
  (二)、 农民显性负担和隐性负担第10页
  (三)、 农民合理负担和不合理负担第10-11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合理负担的总体情况第11-22页
  (一)、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合理负担不断发展第12-14页
  (二)、 农民不合理负担涉及面大,情况复杂第14-18页
  (三)、 农村不合理负担造成极大的危害第18-20页
  (四)、 农民不合理负担治理成效不明显第20-22页
 三、 农村税费改革的提出第22-28页
  (一)、 实际工作领域中农村税费改革的提出第22-24页
  (二)、 理论工作领域中农村税费改革的提出第24-28页
第二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第28-36页
 一、 中国历史上三次重大的农村税费改革第28-31页
  (一)、 唐朝的“两税法”改革第28-29页
  (二)、 明朝的“一条鞭法”改革第29-30页
  (三)、 清朝的“摊丁入亩”改革第30-31页
 二、 中国历史税费改革的经验——“黄宗羲定律陷井”第31-33页
  (一)、 “黄宗羲定律陷井”第31-32页
  (二)、 “黄宗羲定律”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第32-33页
 三、 国外处理国家与农民税费关系的经验第33-36页
  (一)、 国外税费体制第33-34页
  (二)、 国外农业税赋体制第34-35页
  (三)、 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第35-36页
第三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第36-51页
 一、 2000年税费改革试点以前的试点第36-43页
  (一)、 早期税费改革试点的模式第37-41页
  (二)、 理论界对农村税费改革具体模式的探索第41-42页
  (三)、 安徽模式的提出和小规模试点第42-43页
 二、 2000年以来税费改革试点——安徽模式第43-47页
  (一)、 目标第44页
  (二)、 原则第44页
  (三)、 内容第44-46页
  (四)、 推进的特点第46-47页
  (五)、 过程第47页
 三、 安徽模式的短期效应第47-51页
  (一)、 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第47-48页
  (二)、 规范了农村收入分配关系第48页
  (三)、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第48-49页
  (四)、 促进了基层机构职能转变第49-51页
第四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困境第51-77页
 一、 制度设计与操作的冲突第52-56页
  (一)、 安徽模式税制设计中引发的问题第52-55页
  (二)、 剖析第55-56页
 二、 财力缺口与基层运转的冲突第56-64页
  (一)、 出现两个财力支出缺口第56-58页
  (二)、 后果第58-61页
  (三)、 剖析第61-64页
 三、 制度创新与改革阻力的冲突第64-69页
  (一)、 现象第64-66页
  (二)、 剖析第66-69页
 四、 治标与治本的冲突第69-77页
  (一)、 没有触动城市偏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第70-72页
  (二)、 没有触动国民收入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和宏观财政体制的弊端。第72-74页
  (三)、 没有触动集体地位不明和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引发的众多矛盾第74-75页
  (四)、 没有触动粮食购销体制第75页
  (五)、 没有触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大背景第75-77页
第五章 农村税费改革的出路第77-101页
 一、 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评价第77-83页
  (一)、 正确评价农村税收改革第77-81页
  (二)、 明确农村税费改革二步走战略第81-83页
 二、 第一步农村税费改革设想第83-94页
  (一)、 基本要求第84页
  (二)、 农村宏观改革先行第84-89页
  (三)、 充分试点第89-90页
  (四)、 完善安徽税费改革模式第90-94页
 三、 第二步农村税费改革设想第94-101页
  (一)、 基本要求第94页
  (二)、 进一步统一城乡税制第94-96页
  (三)、 实现农村治理战略和农村治理方式的转变第96-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0页
后记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机温度控制器性能评价系统
下一篇:大系统分解协调算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