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前 言 | 第8-9页 |
一、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争端解决方法渊源 | 第9-19页 |
(一) 国内法与国际法上的非诉讼争端解决方法 | 第9-11页 |
1. 国际争端的非诉讼解 | 第9-10页 |
2. 国内争端的非诉讼解决 | 第10-11页 |
(二) 国内法和国际法上的诉讼争端解决方法 | 第11-15页 |
1. 司法机构的权威性、常设性、专门性与稳定性 | 第11-13页 |
2. 司法机构形式上的法的标志性 | 第13页 |
3. 争端解决人员确定的法定性和严格性 | 第13-14页 |
4. 对案件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管辖权 | 第14页 |
5. 执行的强制性 | 第14-15页 |
(三) WTO以外国际组织内成员国之间争端的解决 | 第15-18页 |
1. 全球性、政治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内成员国之间争端的解决 | 第15-16页 |
2. 全球性、经济性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成员国之间争端的解决 | 第16-18页 |
(四) WTO法律体制外争端解决有关问题的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1. 国家内部与国际组织内部争端解决的比较分析 | 第18页 |
2. 讼性与非诉讼性争端解决方法并存的分析 | 第18-19页 |
二、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性质 | 第19-28页 |
(一)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内容 | 第19页 |
(二) 关于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性质的争论 | 第19-21页 |
(三)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非诉讼性的表现 | 第21-24页 |
1. 磋商 | 第21-22页 |
2. 斡旋、调解、调停 | 第22页 |
3. 对执行建议和裁决的监督 | 第22-23页 |
4. 补偿和中止减让 | 第23-24页 |
5. 选择性仲裁程序 | 第24页 |
(四)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诉讼性 | 第24-26页 |
1. 专家组程序 | 第24页 |
2. 上诉程序 | 第24-25页 |
3. 对执行建议和裁决的监督 | 第25页 |
4. 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 | 第25-26页 |
(五)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诉讼性与非诉讼性的关系 | 第26-28页 |
1. 争端解决机构 | 第26-27页 |
2. 专家组 | 第27-28页 |
三、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法哲学分析 | 第28-40页 |
(一)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法哲学分析是对WTO争端解决制度的理性考察 | 第28-29页 |
(二) WTO争端解决制度正义目标的实现—程序公正和平衡利益 | 第29-40页 |
1. 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 | 第30页 |
2.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绝对超越指向 | 第30-31页 |
3. WTO争端解决制度程序公正的最低标准 | 第31-38页 |
4. WTO争端解决制度平衡利益以实现正义 | 第38-40页 |
四、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40-46页 |
(一) 对WTO争端解决制度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二) WTO争端解决制度追求的效益的标准是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 第41-42页 |
(三) WTO争端解决制度是交易费用理论的要求 | 第42-44页 |
(四)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法律安排应以程序效益为指导 | 第44-45页 |
(五) 合作博弈产生效益要求WTO争端解决制度的非诉讼性 | 第45-46页 |
五、 从GATT1947到WTO争端解决的制度变迁与创新 | 第46-55页 |
(一) 从GATT1947到WTO争端解决的制度变迁 | 第46-49页 |
1. 制定了统一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制 | 第46页 |
2. 成立了解决贸易争端的专门机构 | 第46-47页 |
3. 健全了专家组程序 | 第47页 |
4. 增设上诉程序 | 第47页 |
5. 明确规定仲裁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方法之一 | 第47页 |
6. DSB采取“倒协商一致”决策方法 | 第47-48页 |
7. 加大了裁决的执行力度 | 第48-49页 |
8. 设立了对最不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特别程序 | 第49页 |
(二) WTO在争端解决方面取得的成就 | 第49-50页 |
(三)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缺陷及创新 | 第50-55页 |
1. 程序公正与效益要求采取WTO强制执行措施 | 第50-53页 |
2. 程序公正与效益要求设置被控成员方政府是否正确执行DSB裁定的确认程序 | 第53-55页 |
六、 中国入世后应对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措施 | 第55-71页 |
(一) 入世后中国应积极参与WTO争端解决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 第56-57页 |
(二) 中国应充分利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解决争端 | 第57-60页 |
1. WTO无明确的发展中国家标准 | 第57-58页 |
2. WTO中规定的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 第58-59页 |
3. 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 | 第59-60页 |
4. 中国利用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问题 | 第60页 |
(三) 中国立法机关应对WTO争端解决的措施 | 第60-62页 |
1. 各级立法机关应根据WTO规则和我国的“加入议定书”在入世后对有关规范法律文件进行立、改、废工作 | 第60-61页 |
2. 由中央立法机关明确WTO的法律文件直接适用于国内 | 第61-62页 |
(四) 中国司法机关应对WTO争端解决的措施 | 第62-68页 |
1. 中国司法机关可适用WTO规则处理案件或采用解释一致原则 | 第62-64页 |
2. 司法机关应采用适当措施以保障其对抽象行政行为及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必要的审查 | 第64-65页 |
3. 建立和完善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 第65-67页 |
4. 加快司法改革,切实保障司法独立于行政 | 第67-68页 |
(五) 中国行政机关应对WTO争端解决的措施 | 第68-69页 |
1. 进行规范性法律文件清理工作 | 第68页 |
2. 扩大行政复议范围 | 第68页 |
3. 提高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质量 | 第68页 |
4. 作出行政决定时告知当事人中国国内司法救济渠道 | 第68-69页 |
5. 设立参与WTO争端解决的专门机构 | 第69页 |
(六) 应对WTO争端解决的有关研究工作的研究方法 | 第69-71页 |
1. 官方研究与民间研究相结合 | 第69页 |
2. 综合研究与专门研究相结合 | 第69-70页 |
3. 整体研究与国别研究相结合 | 第70页 |
4. 规则研究与判例研究相结合 | 第70页 |
5. 法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 | 第70页 |
6.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研究相结合 | 第70-71页 |
结 语 | 第71-72页 |
后 记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