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以ISDA与NAFMII主协议为框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论第11-17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1-12页
 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第12-13页
 三、主旨思想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页
 五、篇章结构第15-16页
 六、主要贡献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17页
第一章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主协议发展研究第17-42页
 第一节 金融衍生产品概述第17-23页
  一、金融衍生产品定义第17-18页
  二、金融衍生产品分类第18-19页
  三、金融衍生产品特征第19-20页
  四、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及其在主协议中的体现第20-23页
 第二节 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概述第23-32页
  一、国际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滥觞与发展第23-26页
  二、人民币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与现状第26-31页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场外衍生产品监管的影响第31-32页
 第三节 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的发展第32-36页
  一、场外衍生产品法律文本的发展与完善第32-33页
  二、ISDA 主协议的产生与发展第33-34页
  三、中国场外衍生产品法律文本的发展第34-36页
 第四节 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的基本理念与作用分析第36-42页
  一、主协议的设计理念第36-40页
  二、场外衍生产品为什么要有主协议第40页
  三、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的作用第40-42页
第二章 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框架与主要条款研究第42-64页
 第一节 ISDA 主协议框架与文本结构第42-45页
  一、ISDA 主协议框架第42-43页
  二、ISDA 主协议的文本结构第43-45页
 第二节 ISDA 主协议主要条款分析第45-49页
  一、主协议正文框架第45页
  二、对ISDA 主协议信用风险管理核心条款的理解第45-48页
  三、交易双方主要权利义务在主协议的体现第48-49页
 第三节 1992 年与2002 年ISDA 主协议比较第49-53页
  一、2002 年ISDA 主协议出台的背景第49-50页
  二、1992 年与2002 年ISDA 主协议主要区别条款第50-53页
  三、条款存在差异原因分析第53页
 第四节 NAFMII 主协议框架与主要条款第53-57页
  一、NAFMII 主协议框架与文本分析第53-55页
  二、NAFMII 主协议与ISDA 主协议的主要区别第55-57页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下的信用支持文件第57-64页
  一、ISDA 主协议下CSA 协议第57-59页
  二、CSA 协议主要条款及主要权利义务安排第59-61页
  三、关于质押和所有权转让型信用支持的比较研究第61-62页
  四、NAFMII 主协议下履约保障文件第62-64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运用情况研究第64-83页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现状第64-74页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目的第64-65页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种类第65-69页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场外衍生产品交易规模第69-72页
  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潜在的风险第72-74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法规第74-79页
  一、商业银行与客户适用的监管法规情况第74-78页
  二、主协议与监管法规的关系第78-79页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运用情况第79-83页
  一、我国商业银行签署ISDA 主协议及CSA 协议情况第79-81页
  二、我国商业银行签署NAFMII 主协议及履约保障文件情况第81-83页
第四章 主协议主要技术与法律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83-125页
 第一节 主协议三项制度基础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83-92页
  一、单一协议制度安排第83-85页
  二、瑕疵资产制度安排第85-88页
  三、终止净额结算制度安排第88-90页
  四、主协议三大制度基础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与适用性分析第90-92页
 第二节 主协议适用范围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92-99页
  一、NAFMII 主协议适用范围分析第92-94页
  二、NAFMII 主协议适用范围存在难点研究第94-97页
  三、解决思路与建议第97-99页
 第三节 税务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99-106页
  一、ISDA 主协议税务条款设计理念第99-101页
  二、ISDA 主协议税务条款的具体分析第101-104页
  三、我国商业银行在主协议运用中面临的税务条款问题第104-106页
 第四节 声明与保证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研究第106-114页
  一、声明与保证制度安排第106-108页
  二、NAFMII 与ISDA 主协议关于此条款的对比分析第108-109页
  三、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第109-114页
 第五节 其他重要技术性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114-125页
  一、保密与信息披露条款研究第114-118页
  二、通知方式选择条款研究第118-121页
  三、争议解决条款研究第121-125页
第五章 主协议信用管理核心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125-158页
 第一节 违约事件与终止事件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125-140页
  一、主协议与其它类别协议违约事件约定比较第125-127页
  二、主协议违约事件与终止事件条款比较第127-129页
  三、特定实体与信用支持提供者制度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研究第129-133页
  四、交叉违约与特定交易违约条款研究第133-138页
  五、以基金产品通过基金管理公司代理交易为例第138-140页
 第二节 自动提前终止原则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140-144页
  一、自动提前终止与美国安全港原则第140-141页
  二、自动提前终止原则的利弊分析第141-142页
  三、自动提前终止在我国商业银行适用的不确定性分析第142-144页
 第三节 终止净额计算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144-152页
  一、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中的终止净额结算制度与计算方法第144页
  二、1992 年ISDA 主协议中的市场报价法第144-146页
  三、1992 年ISDA 主协议中的损失法第146-147页
  四、2002 年ISDA 主协议中的终止数额法第147-148页
  五、NAFMII 主协议中的市场报价法与替代交易法第148-149页
  六、雷曼公司破产案例分析第149-150页
  七、不同计算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分析第150-152页
 第四节 NAFMII 主协议履约保障文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研究第152-158页
  一、两类履约保障文件的共同法律限制因素第152-154页
  二、质押式履约保障文件的法律限制因素第154-155页
  三、转让式履约保障文件的法律限制因素第155-157页
  四、解决路径建议第157-158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158-165页
 第一节 全文分析研究总结第158-161页
  一、主协议基础问题与条款研究总结第158页
  二、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问题总结第158-161页
 第二节 政策与对策建议第161-165页
  一、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立法建议第161-162页
  二、积极参与国际衍生产品规则制定,提高主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保障程度第162-163页
  三、全面完善NAFMII 主协议文本结构与内容第163页
  四、我国商业银行注重掌握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权第163-164页
  五、逐步推进NAFMII 主协议国际化第164-165页
附件第165-173页
 附件1:ISDA 主协议主要内容列表第165-168页
 附件2:英国法CSA 共性条款及其援引主协议条款主要内容列表第168-170页
 附件3:纽约法CSA 共性条款及其援引主协议条款主要内容列表第170-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7页
后记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关键货币的条件--以日元为例
下一篇:金融稳定中的韩国金融监管体系:变迁、争议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