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绪论 | 第9-2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 第9页 |
·北京市产业调整步伐加快 | 第9-10页 |
·北京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日渐突出 | 第10页 |
·新城规出台,北京各地区功能明确 | 第10-11页 |
·城乡结各部问题的研究及发展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环节 | 第11页 |
·丰台河西地区落后的现状和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现实指导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基本结构 | 第17-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2.研究综述 | 第20-31页 |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综述 | 第20-22页 |
·区域发展空间组织理论:增长极—点轴扩散 | 第20页 |
·空间动力学的演变模式 | 第20-21页 |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田园城市" | 第21页 |
·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 第21-22页 |
·国内外城乡结合部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22-23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23-26页 |
·城乡结合部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 | 第26-31页 |
·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发展模式 | 第26-29页 |
·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战略 | 第29-31页 |
3.北京市与丰台区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现状 | 第31-35页 |
·北京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日趋合理 | 第31-33页 |
·北京市产业调整的历史回顾 | 第31-32页 |
·北京市产业结构趋近国际水平 | 第32-33页 |
·北京市空间布局日趋合理 | 第33页 |
·丰台区综合经济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 第33-35页 |
·综合经济稳步增长,但总体水平偏低 | 第33-34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布局 | 第34-35页 |
4.河西地区城乡结合部的界定以及区内各组团发展现状 | 第35-51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35-38页 |
·改革开放后北京近郊城乡结合部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丰台河西地区城乡结合部性质的确定 | 第36-38页 |
·研究范围最终的确定 | 第38页 |
·丰台河西各组团现状 | 第38-44页 |
·河西地区各组团基本情况 | 第38-42页 |
·河西地区各组团横向比较 | 第42-44页 |
·河西地区当前的居民需求 | 第44-51页 |
·城市功能不健全 | 第45-47页 |
·居民对交通状况最为不满 | 第47-51页 |
5.河西地区区内不同组团发展比较分析 | 第51-68页 |
·云岗社区与长辛店社区对比分析 | 第51-60页 |
·社区概念的引入 | 第51-52页 |
·社区的类型 | 第52页 |
·两社区比较分析 | 第52-56页 |
·北京二七机车厂的升级改造 | 第56-60页 |
·长辛店镇与王佐镇的对比分析 | 第60-68页 |
·长辛店镇与王佐镇的发展现状 | 第60-64页 |
·长辛店镇发展第三产业的有效途径 | 第64-68页 |
6.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68-75页 |
·河西地区发展动力因素 | 第68-73页 |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 第68页 |
·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 | 第68-69页 |
·道路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完善 | 第69-70页 |
·区域发展教育先行 | 第70-71页 |
·资源与产业的整合 | 第71-73页 |
·河西地区及各组团发展方向 | 第73-74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