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法院调解立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前言第15-22页
第一章 法院调解之历史沿革第22-29页
 第一节 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府调解第22-26页
  一、封建社会调解的历史形态第22-24页
  二、封建社会调解占据重要地位之原因第24-26页
 第二节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院调解第26-27页
  一、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院调解的发展第26页
  二、法院调解受边区政府重视之原因第26-27页
 第三节 建国后的法院调解第27-29页
第二章 当代法院调解的社会基础第29-40页
 第一节 法院调解的宏观社会基础第29-33页
  一、平和温厚的民族性需要法院调解来维护社会关系第29-30页
  二、传统文化礼让仁爱的要求需要法院调解来实现第30-31页
  三、仍然大量存在的稳定的社会结构需要法院调解来维系第31-32页
  四、市场经济对法院调解的需求第32-33页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微观社会基础第33-40页
  一、法院调解研究中的“过程分析”方法第33-34页
  二、当事人选择法院调解之原因第34-37页
  三、法官选择法院调解之原因第37-40页
第三章 法院调解之功能研究第40-59页
 第一节 法院调解之宏观功能分析第40-50页
  一、法院调解的政治功能第40-42页
  二、法院调解的社会功能第42-46页
  三、法院调解的法制功能第46-50页
 第二节 法官调解行为之功能分析第50-59页
  一、法官调解行为功能的比较法研究第50-53页
  二、法官调解行为之评价功能第53-55页
  三、法官调解行为之影响功能第55-59页
第四章 法院调解之性质辨析第59-80页
 第一节 当事人的合意处分是其本质属性第60-68页
  一、当事人的合意处分是法院调解的本质属性第60页
  二、法院调解包含当事人程序法上处分行为第60-68页
 第二节 司法审查为其必要条件第68-77页
  一、法官调解行为并非行使审判权之行为第69-72页
  二、法院调解社会化现象分析第72-74页
  三、法院司法审查是法院调解的必要构成条件第74-77页
 第三节 界定法院调解性质之意义第77-80页
  一、准确界定调解性质,理顺与审判的关系第77-78页
  二、准确界定调解性质,为法院调解改革指明方向第78-79页
  三、准确界定调解性质,为立法与司法奠定理论基础第79-80页
第五章 法院调解立法体例研究第80-91页
 第一节 现行法院调解立法之技术分析第80-81页
 第二节 法院调解立法应当与审判立法分离第81-83页
  一、法院调解与审判具有不同的立法要求第81-82页
  二、混合体例对两者立法产生不利影响第82-83页
  三、混合体例对司法活动的不利影响第83页
 第三节 法院调解应作为统一调解法的组成第83-91页
  一、法院调解立法应从诉讼法中剥离第83-84页
  二、统一调解立法促进大调解格局的建立第84-91页
第六章 法院调解指导原则研究第91-115页
 第一节 法院调解以自愿原则为基本指导原则第91-93页
  一、法院调解自愿原则基础性地位之原因分析第91-92页
  二、自愿原则在法院调解立法中的体现第92-93页
  三、现行法院调解规定与自愿原则之间关系分析第93页
 第二节 法院调解以合法原则为必要限制第93-94页
  一、合法原则作为法院调解指导原则的原因第93-94页
  二、合法原则在立法上的表现第94页
 第三节 法院调解中应取消真实原则第94-103页
  一、调解真实原则立法原因分析第95-98页
  二、对真实原则的质疑第98-102页
  三、法院调解应当取消真实原则第102-103页
 第四节 法院调解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第103-109页
  一、法院调解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之原因第104-107页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法院调解立法中的体现第107-108页
  三、诚实信用原则对法院调解的促进作用第108-109页
 第五节 法院调解应当遵循保密原则第109-115页
  一、法院调解应当遵循保密原则的原因第110-112页
  二、保密原则在法院调解立法中的体现第112-115页
第七章 法院调解之程序设计第115-139页
 第一节 法院调解之阶段设置—应当设立诉前调解制度第115-119页
  一、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之不足第116-118页
  二、建立诉前调解制度之优点第118-119页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参与主体—应当保留主审法官调解的设置第119-126页
  一、法院调解应当充分吸收案外利害关系人的参与第119-120页
  二、我国应当保留主审法官调解的设置第120-126页
 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对象—应当规定不得调解的案件第126-139页
  一、不得调解案件之比较研究第126-128页
  二、确定我国不得调解案件的标准第128-129页
  三、不得调解的具体案件类型分析第129-139页
第八章 法院调解中的司法审查问题第139-145页
 第一节 司法审查对法院调解的重要意义第139-140页
  一、保障自愿原则的实现第139-140页
  二、保障合法原则的实现第140页
 第二节 法院调解司法审查的程序设计第140-144页
  一、法院调解审查的启动方式第140-141页
  二、法院调解审查的主体第141页
  三、法院调解审查的事项第141-142页
  四、法院调解审查的标准第142-143页
  五、法院调解审查后的处理第143-144页
 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生效条件第144-145页
第九章 法院调解的效力研究第145-157页
 第一节 设定法院调解效力的指导思想第145-148页
  一、体现法院调解的本质与自身特点第145-146页
  二、反映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和价值追求第146-147页
  三、以系统论方法促进制度内外的配套衔接第147-148页
 第二节 法院调解应当具有羁束力第148-149页
  一、诉讼上和解的羁束力问题第148页
  二、我国法院调解应当具有羁束力第148-149页
 第三节 法院调解应当具有确定力第149-153页
  一、法院调解应当具有形式上确定力第149-150页
  二、法院调解应具有实质上确定力(既判力)第150-153页
 第四节 法院调解应当具有执行力第153-154页
 第五节 法院调解应当具有形成力第154-155页
  一、诉讼上和解的形成力问题第154-155页
  二、我国法院调解应当具有形成力第155页
 第六节 法院调解不应有事实的预断力第155-157页
第十章 违法调解的司法救济研究第157-164页
 第一节 法官违法调解的处理第157-160页
  一、法官违法调解的界定标准第157-158页
  二、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的救济途径第158-159页
  三、当事人对生效瑕疵调解的救济途径第159-160页
  四、对法官违法调解应当设定广泛的责任第160页
 第二节 法院调解违反合法原则的纠正措施第160-161页
  一、法院调解违反合法原则的认定标准第161页
  二、法院调解违反合法原则的纠正措施第161页
 第三节 案外人权利受到法院调解侵犯的救济第161-164页
  一、为权利被侵害之案外人提供救济的必要性第161-162页
  二、为权利被侵害之案外人提供救济的方式第162-164页
结论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1页
后记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假臭草精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来自中国1978-2004年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