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研究

摘要第1-8页
前言第8-9页
一、宪法修改的基础理论第9-16页
 (一) 宪法修改的内涵第9-10页
 (二) 宪法修改的原因第10-12页
  1、宪法修改的经济原因第10-11页
  2、宪法修改的政治原因第11-12页
  3、宪法修改的认识原因第12页
 (三) 宪法修改的限制第12-14页
  1、肯定说和否定说第12-13页
  2、修宪权的界限第13-14页
   (1) 宪法根本精神的限制第13页
   (2) 宪法基本原则的限制第13-14页
 (四) 宪法修改的原则第14-16页
  1、审慎原则第14页
  2、维护宪法根本精神的原则第14页
  3、维护宪法基本原则的原则第14-15页
  4、程序正当原则第15页
  5、规范原则第15-16页
二、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第16-27页
 (一) 宪法修改的方式第16-22页
  1、全面修改第16-18页
   (1) 全面修改的一般概念第16-17页
   (2) 今后我国宪法是"小修"还是"大修"第17-18页
  2、部分修改第18-22页
   (1) 以修宪决议的方式第18-19页
   (2) 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第19页
   (3) 有关我国历次宪法修正案的统计分析第19-22页
 (二) 宪法修改的程序第22-27页
  1、提案程序第22-23页
  2、议决程序第23-25页
   (1) 单一议决程序第23-24页
   (2) 复合议决程序第24-25页
  3、公布程序第25-27页
   (1) 由国家元首公布第25页
   (2) 由代议机关公布第25页
   (3) 由行政机关公布第25-27页
三、我国的宪法修改制度及其完善第27-46页
 (一) 新中国历次宪法修改简况第27-28页
 (二) 我国宪法修改的特点第28-32页
  1、修宪重心从经济政策步入制度安排第28-29页
  2、宪法稳定性和宪法时代性的平衡第29-30页
  3、实践先行与"良性违宪"的问题第30-31页
  4、中国特色的宪法解释机制第31-32页
  5、修宪方式逐渐合理第32页
 (三) 我国宪法修改存在的问题第32-37页
  1、实践先行与"良性违宪"可能带来的问题第32-33页
  2、政策性修宪与制度性修宪第33页
  3、宪法的法律性、规范性有待加强第33-34页
  4、宪法修改的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第34-35页
  5、宪法修改的方式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第35-37页
 (四) 上述问题的成因第37-40页
  1、作为"舶来品"的宪法与"自上而下"的立宪进程第37页
  2、"立宪实用主义"的思想第37-38页
  3、"法律工具主义"的思想第38页
  4、"政策法律化"与"政策入法"第38-39页
  5、"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宪法修改第39-40页
 (五)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的完善第40-46页
  1、树立正确的宪法修改理念第40-42页
   (1) 处理好政策变动与宪法修改的关系第40-41页
   (2) 处理好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本位主义的关系第41页
   (3) 明确宪法修改的目的,加强制度性修宪第41-42页
  2、完善宪法修改程序第42-43页
   (1) 改善党对修宪工作的领导,规范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权第42页
   (2) 增加对审议程序的规定第42-43页
   (3) 明确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第43页
  3、完善宪法修改的相关机制第43-46页
   (1) 完善和充分运用宪法解释机制第43-44页
   (2) 建立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切实保证宪法的实施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核苷酸多态与含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关联研究
下一篇: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患者社会心理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