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7页 |
第一节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结构、性质和临床应用 | 第13-15页 |
·喹诺酮药物的发展 | 第13页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 | 第13-15页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 | 第15页 |
第二节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分析方法 | 第15-2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6-17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17-23页 |
·荧光分析法 | 第23-26页 |
·化学发光法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共振瑞利散射技术 | 第28-30页 |
·光散射现象 | 第28页 |
·共振瑞利散射 | 第28-30页 |
第四节 共振瑞利散射技术在生化研究和分析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核酸、蛋白质、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与测定 | 第30页 |
·痕量金属元素、痕量非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的测定 | 第30页 |
·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第五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7页 |
第二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赤藓红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 第47-5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光谱特征 | 第48-50页 |
·适宜的反应条件 | 第50页 |
·环丙沙星与赤藓红的反应机理讨论 | 第50-53页 |
·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与RRS的关系及其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第53-54页 |
3.分析应用 | 第54-55页 |
·药物制剂中氟喹诺酮的含量测定 | 第54页 |
·人尿样中CIP的测定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探针RRS法和荧光猝灭法测定赤藓红 | 第57-73页 |
第一节 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赤藓红 | 第57-65页 |
1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二节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赤藓红 | 第65-7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四章 铈(Ⅳ)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第73-81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3-7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4-77页 |
·RRS光谱 | 第74页 |
·适宜的反应条件 | 第74-75页 |
·标准曲线 | 第75-77页 |
3 方法的选择性及分析应用 | 第77-79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77-78页 |
·分析应用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五章 铜(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螯合物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第81-9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81-82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81-82页 |
·实验方法 | 第8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2-89页 |
·光谱特征 | 第82-85页 |
·适宜的反应条件 | 第85-88页 |
·标准曲线 | 第88页 |
·离子缔合物的形成 | 第88-89页 |
3 方法的选择性及分析应用 | 第89-90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89-90页 |
·分析应用 | 第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第六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钴(Ⅱ)和刚果红三元配合物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 第93-10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93-9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93-94页 |
·实验方法 | 第9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0页 |
·RRS光谱 | 第94-95页 |
·适宜的反应条件 | 第95-96页 |
·标准曲线 | 第96页 |
·离子缔合物的形成及RRS的增强作用 | 第96-100页 |
3 方法的选择性及分析应用 | 第100-101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100页 |
·分析应用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