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农村城市化的内涵特征 | 第12-13页 |
·农村城市化的目标取向及基本原则 | 第13-14页 |
·社区教育相关内容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城市化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城市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 | 第15-17页 |
·城市化与社区教育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社区教育与农村城市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26页 |
·社区与城市化 | 第20-22页 |
·加快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 第20页 |
·社区为城市化创造了承接社会变迁的载体 | 第20-21页 |
·社区为化解城市化的社会矛盾提供管理平台 | 第21页 |
·社区建设有效消除城市分化,达到社区整合的效应 | 第21页 |
·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创新的基础平台 | 第21页 |
·社区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 第21-22页 |
·社区教育与农村城市化 | 第22-26页 |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基本特点 | 第22页 |
·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作用 | 第22-26页 |
第3章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 第26-48页 |
·深圳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农村城市化不稳定发展时期 | 第26页 |
·农村城市化进步发展时期 | 第26-27页 |
·农村城市化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 第27页 |
·宝安区社区建设简况 | 第27-29页 |
·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 | 第27-28页 |
·合理规划设置社区 | 第28-29页 |
·开展驻点帮扶工作 | 第29页 |
·开展“五个一”工程 | 第29页 |
·强化居委会的管理职能 | 第29页 |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教育发展状况 | 第29-34页 |
·社区人口的构成情况 | 第29-32页 |
·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状况 | 第32-34页 |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教育的特点 | 第34-48页 |
·不断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 第34-36页 |
·卓有成效的社区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多元生动的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 | 第37-38页 |
·紧密结合的社区教育与社区文明建设互动格局 | 第38-43页 |
·切实搞好农村人口转移培训 | 第43-48页 |
第4章 宝安区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及经验借鉴 | 第48-60页 |
·宝安区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居民对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 第48页 |
·社区教育在转变农民生活方式上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48-49页 |
·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度不高 | 第49页 |
·宝安区社区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9-51页 |
·“农民”变“市民”后文化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 第49-50页 |
·社区建设中的就业与教育问题 | 第50页 |
·外来工对农村城市化缺乏足够的认同感 | 第50-51页 |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宝安区社区教育的发展对策 | 第51-56页 |
·政府参与、统筹规划,建立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管理体制 | 第51-52页 |
·整合资源,优化环境,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区教育建设 | 第52-53页 |
·培育骨干,建设队伍,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 | 第53-54页 |
·各方协助、筹措经费,保障社区教育的有效运作 | 第54-55页 |
·积极探索,制定标准,规范社区教育行为 | 第55页 |
·树立理念、创建载体,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 | 第55-56页 |
·其它地区参照“宝安模式”开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借鉴 | 第56-60页 |
·定位系统:更新发展理念,树立发展目标 | 第57页 |
·保障系统:保障社区教育物质投入,规范社区教育制度 | 第57-58页 |
·运行系统:建立专职社区教育机构,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 | 第58-59页 |
·评价系统:健全社区教育评价体系,规范社区教育工作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