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背景介绍 | 第11-14页 |
2 语言哲学与人类的认知 | 第14-19页 |
·语言哲学何以解释世界本源 | 第14-16页 |
·对客观事物的识别 | 第14-16页 |
·对意识的觉察 | 第16页 |
·语言哲学如何影响人类思维 | 第16-19页 |
3 识别外在世界的触角——无处不在的感知系统 | 第19-23页 |
·觉察——意识——存在 | 第19-21页 |
·感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 第21-22页 |
·在参照体系中感知 | 第22-23页 |
4 语境——意义的途径论 | 第23-31页 |
·、哲学层面上的语境 | 第23页 |
·传统语境走向基于普适计算的语境 | 第23-24页 |
·语境在语言哲学中的重要性 | 第24-27页 |
·罗素的“原子论”和“亲知原则” | 第25-26页 |
·弗雷格的语境论 | 第26-27页 |
·认知主义语境论及存在问题 | 第27-31页 |
·语境中的表征现象 | 第27-29页 |
·语境中的隐喻现象 | 第29-31页 |
5 从语境论到普适计算的上下文 | 第31-43页 |
·这是一个能“思考”的计算世界 | 第31-32页 |
·普适计算中的意义表征特点 | 第32-37页 |
·信息是计算的表征形式 | 第32-36页 |
·作为元理论的语境论 | 第36-37页 |
·从自闭症儿童案例看人脑感知问题 | 第37-43页 |
·感知的独立性和整合性 | 第37-40页 |
·空间上下文对于识别的影响 | 第40-43页 |
6 普适计算中的上下文感知 | 第43-48页 |
·实现普适计算的几个难点 | 第43-44页 |
·普适计算与环境如何发生交互 | 第44-47页 |
·基于功能主义的察觉识别 | 第44-45页 |
·基于联结主义的察觉识别 | 第45-47页 |
·普适计算在上下文中体现自适应性 | 第47-48页 |
·passive Context——句法无关上下文 | 第47页 |
·positive Context——句法相关上下文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