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5年能、(火用)和广义的(火用)核算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 第11-14页 |
| ·确保经济合理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高效使用能源 | 第11-13页 |
| ·解决好和能源利用过程有关的环境问题 | 第13-1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 ·甘肃省能源的利用现状 | 第15-17页 |
|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 第15-16页 |
| ·能源依存度高 | 第16页 |
|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 第16-17页 |
| ·论文选题思考与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 ·选题思考 | 第17-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8-19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页 |
| ·论文思路 | 第19-20页 |
| 2. (火用)分析法的概述 | 第20-27页 |
| ·(火用)的定义及其计算 | 第20-23页 |
| ·(火用)的定义 | 第20-21页 |
| ·(火用)与熵之间的关系 | 第21页 |
| ·热量的(火用)值的计算 | 第21页 |
| ·燃料的化学(火用)的计算 | 第21-23页 |
| ·(火用)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 | 第23-24页 |
| ·(火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个交会点 | 第23-24页 |
| ·(火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24页 |
| ·(火用)分析方法的推广 | 第24-25页 |
| ·广义(火用)核算 | 第24-25页 |
| ·累积(火用)分析 | 第25页 |
| ·生命周期评价 | 第25页 |
| ·国内外(火用)分析方法研究的进展 | 第25-27页 |
| ·国际研究进展 | 第26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3. 甘肃省资源转化过程中的(火用)分析 | 第27-39页 |
| ·研究方法简介 | 第27页 |
| ·甘肃省2005年各种资源基础的(火用)值的计算 | 第27-39页 |
| ·化石燃料和矿物能源 | 第27-31页 |
| ·可更新能源和林产品 | 第31-35页 |
| ·太阳能 | 第32页 |
| ·风能 | 第32页 |
| ·地热资源 | 第32-33页 |
| ·生物质能 | 第33-34页 |
| ·水能 | 第34-35页 |
| ·林产品 | 第35页 |
| ·农产品 | 第35-36页 |
| ·渔业和牧产品 | 第36页 |
| ·废弃物流 | 第36-37页 |
| ·原材料流 | 第37-39页 |
| ·非燃料矿物和矿石 | 第37页 |
| ·可循环利用的流出和流入的氧化物及废金属 | 第37-38页 |
| ·木材、纸浆和造纸行业的原材料 | 第38-39页 |
| 4. 甘肃省各产业部门的广义(火用)核算 | 第39-59页 |
| ·产业部门的划分 | 第39页 |
| ·产业部门间的能量流动 | 第39页 |
| ·产业部门间的广义(火用)核算 | 第39-59页 |
| ·货币流和劳动力流 | 第41-44页 |
| ·开采部门 | 第44-45页 |
| ·农林牧渔业部门 | 第45-46页 |
| ·能源转化部门 | 第46-48页 |
| ·工业部门 | 第48-52页 |
| ·木材、纸浆和造纸行业 | 第49页 |
| ·钢铁行业 | 第49-50页 |
| ·非铁金属行业 | 第50页 |
| ·化工行业 | 第50页 |
| ·纺织行业 | 第50-52页 |
| ·运输业 | 第52-55页 |
| ·第三产业 | 第55-57页 |
| ·住户部门 | 第57-5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3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论文的不足 | 第61-62页 |
| ·(火用)分析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表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