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新能源二甲醚催化燃烧中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3页
Contents第13-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5页
   ·选题背景第18-19页
   ·二甲醚的生产现状第19-21页
   ·二甲醚的性质及应用现状第21-25页
     ·二甲醚的理化性质第21-23页
     ·二甲醚的应用前景第23-25页
   ·二甲醚催化燃烧的意义第25-27页
     ·催化燃烧过程第25-26页
     ·二甲醚催化燃烧研究进展第26-27页
   ·催化剂体系的选择第27-32页
     ·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第27-28页
     ·钙钛矿结构型催化剂第28页
     ·掺杂型六铝酸盐催化剂第28-32页
   ·六铝酸盐催化剂制备的研究进展第32-35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5-36页
   ·课题来源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5页
第二章 实验第45-55页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45-46页
     ·实验药品第45-46页
     ·实验仪器第46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46-51页
     ·共沉淀法第47页
     ·溶胶-凝胶法第47-48页
     ·反相微乳法第48页
     ·反相微乳体系三元相图的绘制第48-50页
     ·循环伏安法测定的实验条件第50页
     ·普通干燥第50页
     ·超临界干燥第50-51页
     ·实验工艺流程第51页
   ·催化剂表征技术第51-53页
     ·X射线衍射(XRD)第51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第51-52页
     ·热重分析(TG)第52页
     ·表面积测定(BET)第52页
     ·程序升温脱附(O_2-TPD)第52页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52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52-53页
     ·红外光谱测定(FT-IR)第53页
   ·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第53-55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装置第53-54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4页
     ·数据处理第54-55页
第三章 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制备研究及其前驱体热分解动力学第55-98页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介绍第55-60页
     ·溶胶-凝胶法第55-56页
     ·微乳法第56-57页
     ·反相微乳法第57-59页
     ·反相微乳法制备纳米材料第59页
     ·超临界干燥法简介第59-60页
   ·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制备研究第60-83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工艺研究第60-63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六铝酸盐催化剂BaNiAl_(11)O_(19-δ)第63-66页
     ·反相微乳法制备体系的选择第66-73页
     ·循环伏安法测定微乳液液滴大小第73-74页
     ·反相微乳液中含水量的影响第74-77页
     ·制备方法对六铝酸盐催化剂BaMnAl_(11)O_(19-δ)催化剂的影响第77-80页
     ·干燥方法对BaMnAl_(11)O_(19-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影响第80-81页
     ·反相微乳液回收液制备BaMnAl_(11)O_(19-δ)催化剂第81-83页
   ·六铝酸盐前驱体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第83-92页
     ·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第83-84页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84-86页
     ·动力学方程的确定第86-89页
     ·热差曲线法研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第89-92页
   ·小结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第四章 六铝酸盐催化剂的掺杂研究及其在二甲醚催化燃烧反应中的应用第98-128页
   ·不同镜面离子掺杂的六铝酸盐催化剂晶相形成的探讨第98-101页
   ·不同镜面离子掺杂对六铝酸盐催化剂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第101-103页
   ·不同镜面离子掺杂的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形貌表征第103-104页
   ·不同活性组分掺杂对六铝酸盐催化剂的晶相形成的影响第104-109页
     ·不同活性组分掺杂对六铝酸钡盐催化剂的晶相形成的影响第104-106页
     ·不同活性组分掺杂对六铝酸镧盐催化剂的晶相形成的影响第106-107页
     ·不同活性组分掺杂对六铝酸锶盐催化剂的晶相形成的影响第107-109页
   ·双活性组分或双镜面离子掺杂的六铝酸钡盐催化剂的晶相形成研究第109-113页
     ·双活性组分掺杂的六铝酸盐BaNi_(1-x)Mn_XAl_(11)O_(19-δ)催化剂的晶相形成第109-112页
     ·双鏡面离子掺杂的六铝酸盐La_(0.2)Ba_(0.8)NiAl_(11)O_(19-δ)催化剂的晶相形成第112-113页
   ·六铝酸盐催化剂在二甲醚催化燃烧反应中的活性评价第113-124页
     ·不同制备方法的六铝酸盐催化剂在二甲醚燃烧中的应用第113-117页
     ·不同镜面离子掺杂或不同活性组分掺杂的六铝酸盐催化剂上二甲醚催化燃烧转化率的比较第117-118页
     ·双活性组分或双镜面离子掺杂的六铝酸盐催化剂上二甲醚催化燃烧的性能研究第118-124页
   ·催化剂寿命的研究第124-125页
   ·小结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28页
第五章 二甲醚在六铝酸盐催化剂作用下的催化燃烧机理初探第128-146页
   ·二甲醚的燃烧机理研究第128-129页
   ·催化剂的积碳行为考察第129-131页
   ·六铝酸盐催化剂BaMnAl_(11)O_(19-δ)上的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_2-TPD)与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的表征第131-132页
   ·六铝酸盐催化剂的XPS的表征第132-141页
   ·二甲醚在六铝酸盐催化剂作用下的催化燃烧机理初探第141-142页
   ·小结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6页
第六章 神经网络在二甲醚催化燃烧研究中的模拟尝试第146-161页
   ·前言第146-147页
   ·BP神经网络理论基础第147-149页
   ·神经网络输入变量的确定第149-150页
   ·六铝酸盐催化剂的XRD曲线峰值预测第150-155页
   ·二甲醚催化燃烧曲线模拟第155-159页
   ·小结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1页
结论与展望第161-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4-167页
致谢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穴位敷贴治疗被动吸烟大鼠气道炎症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贞芪扶正胶囊对大强度运动后大鼠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