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破产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银行破产的必要、可能与特征 | 第8-15页 |
第一节 银行破产的必要 | 第8-10页 |
一、体现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 | 第8-9页 |
二、维护银行业健康运行,防范银行危机 | 第9页 |
三、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 第9页 |
四、促进我国银行监督制度的完善 | 第9-10页 |
第二节 银行破产的可能 | 第10-13页 |
一、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使银行破产成为可能 | 第10-11页 |
二、银行经营的高负债性决定银行破产可能 | 第11-12页 |
三、银行破产可能的经济学依据和法律根据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银行破产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一、银行破产对债权人的危害巨大 | 第13-14页 |
二、银行破产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 | 第14页 |
三、银行破产可能引发社会、政治危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银行破产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我国银行危机处置实践 | 第15-17页 |
一、我国银行危机处置实践 | 第15-16页 |
二、我国银行危机处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破产立法及其缺陷 | 第17-20页 |
一、我国银行破产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二、我国银行破产制度的缺陷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银行破产制度的设想 | 第20-42页 |
第一节 我国银行破产立法模式选择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破产立法原则 | 第21-23页 |
一、早期干预原则 | 第21页 |
二、最低成本原则 | 第21-22页 |
三、快速处置原则 | 第22页 |
四、公开透明原则 | 第22页 |
五、损失、风险合理分担原则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我国银行破产的启动程序设计 | 第23-27页 |
一、破产原因的界定 | 第23-26页 |
二、破产申请人的范围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我国银行破产的前置程序 | 第27-31页 |
一、设置银行破产前置程序的意义 | 第27-28页 |
二、银行破产前置的设计 | 第28-31页 |
第五节 我国银行破产重整程序的设计 | 第31-35页 |
一、我国银行破产重整程序的取舍 | 第31-33页 |
二、我国银行破产重整程序的设计 | 第33-35页 |
第六节 我国银行破产清算程序的设计 | 第35-41页 |
一、破产管理人的选任 | 第35-36页 |
二、破产财产的范围和处置 | 第36-38页 |
三、个人存款债权的申报 | 第38-39页 |
四、破产债权的清偿顺序 | 第39-40页 |
五、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 第40-41页 |
第七节 配套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件一:商业银行现实安全性和竞争力分析 | 第47-48页 |
附件二:银行破产系统性风险示意 | 第48-49页 |
附件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