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本文写作背景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水权和水权交易理论概述 | 第17-28页 |
·水权的衍生及历史发展评述 | 第17-20页 |
·河岸权 | 第17-18页 |
·优先占用权 | 第18-19页 |
·可交易水权 | 第19页 |
·公共水权 | 第19-20页 |
·水权的定义 | 第20-24页 |
·现有水权概念分析 | 第20-22页 |
·水权概念的确定 | 第22-23页 |
·水权的法律性质 | 第23-24页 |
·水权交易 | 第24-27页 |
·水权交易的概念 | 第24-25页 |
·水权交易的分类 | 第25页 |
·水权交易法律关系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水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8-38页 |
·发达国家的水权交易法律制度 | 第28-33页 |
·美国 | 第28-29页 |
·澳大利亚 | 第29-32页 |
·美国和澳大利亚水权交易法律制度评价 | 第32-33页 |
·发展中国家的水权交易法律制度 | 第33-35页 |
·智利 | 第33-34页 |
·墨西哥 | 第34-35页 |
·秘鲁 | 第35页 |
·发展中国家水权交易法律制度评价 | 第35页 |
·国外水权交易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5-37页 |
·确定国家对水资源的所有权 | 第36页 |
·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 第36页 |
·用法律来保证水权交易的实施 | 第36-37页 |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我国水权交易的实践与发展障碍 | 第38-50页 |
·我国水权交易的实践 | 第38-44页 |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 | 第38-40页 |
·张掖水票制 | 第40-41页 |
·宁夏、内蒙古的水权交易 | 第41-42页 |
·南水北调工程 | 第42-43页 |
·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况 | 第43-44页 |
·我国水权交易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44-49页 |
·水权不明晰 | 第44-45页 |
·水价机制不合理 | 第45-47页 |
·维护水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7-48页 |
·缺少统一的水权交易体系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构建我国水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50-62页 |
·明确水权交易的基本原则 | 第50-53页 |
·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 第50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0-51页 |
·公众参与原则 | 第51页 |
·生活、生态用水优先原则 | 第51-52页 |
·有限和有偿转让原则 | 第52页 |
·第三方利益补偿原则 | 第52-53页 |
·完善水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3-57页 |
·《宪法》 | 第53页 |
·《环境保护法》 | 第53-54页 |
·《水法》 | 第54-56页 |
·各地政府应为水权交易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 | 第56-57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权交易价格机制 | 第57-60页 |
·确定科学的水价制定依据 | 第57-58页 |
·优化水价结构 | 第58-59页 |
·加强水费征收环节 | 第59-60页 |
·实行水权交易登记制度 | 第60-61页 |
·水权交易信息系统的建立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