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风景区亭的艺术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综述及评价 | 第11-14页 |
·相关著作综述评价 | 第11-13页 |
·相关论文综述及评价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研究方向 | 第14-16页 |
·山地风景区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山地风景区中的亭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亭建造的发展历程和特征概述 | 第19-31页 |
·中国古亭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19-23页 |
·亭的特征概述 | 第23-31页 |
·亭的建筑空间特征 | 第23-26页 |
·亭的文化内涵 | 第26-27页 |
·亭体现的生态美特征 | 第27-31页 |
3 山地风景区亭营造的意境研究 | 第31-47页 |
·建筑意境的构成 | 第31-34页 |
·建筑意境的构成要素 | 第32-33页 |
·建筑意境的形成过程 | 第33-34页 |
·山地景观要素在亭意境营造中的作用分析 | 第34-41页 |
·山地地形与亭 | 第34-37页 |
·山地水体与亭 | 第37-39页 |
·山地植物与亭 | 第39-40页 |
·光、影在亭意境营造的作用 | 第40页 |
·风、声在亭意境营造的作用 | 第40-41页 |
·山地风景区中亭的空间意境营造手法 | 第41-47页 |
·山地风景区亭空间意境的构成 | 第41-42页 |
·通过点景构成亭的意境生成 | 第41页 |
·通过观景构成亭的意境生成 | 第41-42页 |
·山地风景区亭的意境营造手法 | 第42-47页 |
·传统文化的蕴涵 | 第42-43页 |
·运用空间变化的手法表现亭意境 | 第43-47页 |
4 山地风景区亭艺术设计的营造方法 | 第47-75页 |
·山地风景区亭营造的环境概述 | 第47-50页 |
·复杂多变的地形 | 第47页 |
·空间变换的多样性 | 第47-49页 |
·视域的多样性 | 第49页 |
·材质肌理与环境的丰富对比 | 第49-50页 |
·亭在山地风景区中的布局和选址 | 第50-60页 |
·布局 | 第50-58页 |
·选址 | 第58-60页 |
·山地环境下亭的造型风格 | 第60-65页 |
·亭的造型概述 | 第60-63页 |
·亭造型风格的差异 | 第63-65页 |
·山地环境下亭的比例尺度 | 第65-66页 |
·山地风景区中亭的选材和结构 | 第66-75页 |
·传统亭的用材选料 | 第66-67页 |
·传统亭的常用结构 | 第67-72页 |
·现代山地风景区中的常用的亭结构 | 第72-75页 |
5 山地风景区亭设计案例分析 | 第75-94页 |
·四川峨眉山牛心亭 | 第75-81页 |
·峨眉山风景区概况 | 第75-76页 |
·牛心亭的艺术设计 | 第76-81页 |
·桂林七星山摘星亭设计案例研究 | 第81-83页 |
·桂林七星山风景区概况 | 第81页 |
·摘星亭的艺术设计 | 第81-83页 |
·少华山风景区石板亭设计案例研究 | 第83-93页 |
·少华山风景区概况 | 第83-84页 |
·石板亭的选址立意 | 第84-87页 |
·石板亭造型和尺度的推敲 | 第87-89页 |
·石板亭的结构做法 | 第89-92页 |
·石板亭环境意境营造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6 结论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