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思考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第一章 遗失物拾得概述 | 第8-15页 |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8-11页 |
| 一、遗失物的概念 | 第8-10页 |
| 二、拾得遗失物的概念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遗失物的构成要件 | 第11-13页 |
| 一、须为动产 | 第11页 |
| 二、须占有人丧失占有 | 第11-12页 |
| 三、须为占有主动产 | 第12页 |
| 四、须无人占有 | 第12页 |
| 五、须非侵占物或者埋藏物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遗失物与遗忘物 | 第13-15页 |
| 一、应否区分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学说之争 | 第13页 |
| 二、本文主张区分肯定说的理由 | 第13-14页 |
| 三、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区分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拾得遗失物的效力:拾得人的权利论 | 第15-37页 |
| 第一节 我国实证法上规定的拾得人权利 | 第15-21页 |
| 一、请求权利人支付必要费用的权利 | 第15-16页 |
| 二、依悬赏广告要求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 第16-21页 |
| 第二节 理论上拾得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 第21-37页 |
| 一、报酬请求权 | 第21-26页 |
| 二、遗失物的归属 | 第26-37页 |
| 第三章 拾得遗失物的效力:拾得人的义务论 | 第37-43页 |
| 第一节 通知义务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报告及交存义务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保管义务 | 第39-41页 |
| 第四节 返还遗失物义务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