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一、miRNA的发现 | 第14-15页 |
二、miRNA的特征 | 第15页 |
三、miRNA的转录与加工合成 | 第15-18页 |
·miRNA前体的转录 | 第15-17页 |
·miRNA的加工和运输 | 第17-18页 |
·miRISC的组装 | 第18页 |
四、miRNA的作用机制 | 第18-20页 |
五、miRNA在基因组中的位置 | 第20-23页 |
·miRNA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 第20-22页 |
·位于内含子区的miRNA | 第22-23页 |
六、miRNA的功能 | 第23-24页 |
七、miRNA与疾病 | 第24-25页 |
八、miRNA与选择性剪接 | 第25页 |
九、昆虫的miRNA | 第25-26页 |
十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果蝇miR-281基因的转录及全长分析 | 第27-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供试昆虫与试虫饲养方法 | 第2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0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0页 |
·5'-RACE-Ready cDNA和3'-RACE-Ready cDNA的合成 | 第30-31页 |
·PCR引物 | 第31-32页 |
·PCR反应 | 第32页 |
·普通PCR反应体系 | 第32页 |
·RACE PCR反应体系 | 第32页 |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32-33页 |
·连接反应 | 第3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3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检测 | 第33-34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miR-281前体的克隆 | 第34页 |
·miR-281全长的克隆 | 第34-35页 |
·Pri-miR-281不同于RC转录本 | 第35-39页 |
·三个TSS位点的保守性分析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miRNA-28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1-50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miRNA二级结构预测 | 第42页 |
·miR-281同源序列的比对 | 第42页 |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 第42页 |
·miR-281-1/2靶基因预测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miR-281在miRBase中的同源基因 | 第42-43页 |
·miR-281二级结构预测 | 第43-46页 |
·miR-281重复事件 | 第46页 |
·miR-281基因分子树构建和系统进化分析 | 第46页 |
·miR-281靶标基因分析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miR-281的表达谱及与寄主基因选择性剪接的关系 | 第50-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ODA基因三个剪切体和miR-281基因的在不同龄期的表达 | 第51页 |
·果蝇各个龄期RNA提取 | 第51页 |
·普通PCR反应 | 第51页 |
·ODA基因三个剪切体和miR-281基因在不同龄期定量分析 | 第51-52页 |
·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51-5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5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效率的确定 | 第52页 |
·ODA基因三个剪切体和miR-281基因在不同龄期mRNA的表达量比较 | 第52页 |
·EST分析 | 第52-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三个剪切体和miR-281基因在果蝇各个龄期的特异性表达 | 第53页 |
·荧光定量PCR产物熔解曲线及扩增效率一致性分析 | 第53-56页 |
·三个剪切体和miR-281基因各个龄期的相对表达量比较 | 第56-58页 |
·EST分析 | 第58页 |
3 讨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miR-281基因的启动子及Myc转录因子免疫共沉淀分析 | 第59-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3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0页 |
·主要试剂 | 第6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0页 |
·S2细胞培养 | 第60页 |
·载体构建和制备 | 第60-61页 |
·引物设计及PCR反应 | 第60-61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1页 |
·质粒DNA转染 | 第61页 |
·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 第61页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61-63页 |
·多聚甲醛交联果蝇染色质 | 第61-62页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62-63页 |
·免疫共沉淀PCR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miR-281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63-64页 |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 | 第64-66页 |
·转录因子Myc结合位点的验证和保守性分析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多重转录起始位点的转录效率分析 | 第69-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页 |
·转录起始位点预测 | 第7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7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McPromoter预测转录起始位点 | 第70-71页 |
·TSS3的真实性分析 | 第71页 |
·三个转录起始位点的转录效率分析 | 第71-72页 |
3 讨论 | 第72-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