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南京大气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观测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研究背景第10-13页
   ·大气颗粒物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5页
     ·大气颗粒物的源排放特征和来源解析第13-15页
     ·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研究第15-20页
     ·大气颗粒物的健康影响研究第20-23页
     ·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第23-24页
     ·气溶胶与霾的关系第24-25页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5-28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5页
     ·研究目的第25-27页
     ·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第28-40页
   ·资料与方法第28-29页
     ·实验仪器第28-29页
     ·采样时间与方法第29页
   ·粒径分布第29-31页
   ·谱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第31-33页
   ·日变化的季节特征第33-35页
   ·高温高湿天气下的颗粒物浓度第35-37页
   ·降雨对颗粒物浓度谱分布的影响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南京北郊秋季大气气溶胶物理和光学特性观测研究第40-54页
   ·资料与方法第40-41页
     ·实验仪器第40-41页
     ·采样时间与方法第41页
   ·气溶胶粒子浓度及谱分布总体特征第41-45页
     ·数浓度及谱分布特征第43-45页
     ·表面积浓度及谱分布特征第45页
     ·体积浓度及谱分布特征第45页
   ·气溶胶粒子的质量浓度第45-46页
   ·霾天气溶胶粒子浓度、谱分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第46-51页
     ·霾天气溶胶粒子浓度、谱分布特征第46-48页
     ·霾天气象要素分析第48-51页
   ·气溶胶粒子的光学性质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南京市区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子分析第54-69页
   ·资料与方法第54-55页
     ·资料来源第54页
     ·实验仪器第54-55页
   ·PM_(2.5)与SO_2、NO_2、O_3的浓度特征第55-56页
   ·PM_(2.5)、SO_2、NO_x、CO、O_3日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第56-59页
   ·PM_(2.5)与SO_2、NO_x、CO、O_2的相关性分析第59-60页
   ·PM_(2.5)粒子的气体污染物回归模型第60-62页
   ·不同天气系统对南京PM_(2.5)浓度的影响第62-64页
   ·一次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3页
   ·结论第69-70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70-71页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COD排放总量不同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下一篇:自动药房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