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1.1 过渡金属化合物激发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第二章 电子激发态计算方法介绍 | 第12-20页 |
2.1 各种量化方法的优点和挑战 | 第12-15页 |
2.2 基于波函数理论 | 第15-18页 |
2.2.1 Hartree-Fock方法 | 第15-16页 |
2.2.2 运动方程耦合簇方法(Method of coupling of motion equation) | 第16-17页 |
2.2.3 完全活化空间二阶微扰方法(CASPT2) | 第17页 |
2.2.4 多参考态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 | 第17-18页 |
2.3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 第18-20页 |
2.3.1 DFT方法 | 第18页 |
2.3.2 TD-DFT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计算方法和细节 | 第20-26页 |
3.1 选择合适的分子 | 第20-22页 |
3.2 目标分子基态构型 | 第22-24页 |
3.3 计算方法和细节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 第26-64页 |
4.1 双原子氢化物:ZnH和CdH | 第26-28页 |
4.2 双原子氧化物:YO和ScO | 第28-43页 |
4.3 三原子分子:ScH_2和YH_2 | 第43-51页 |
4.4 NbO_2分子的垂直激发能 | 第51-53页 |
4.5 [Cu(benzene)_2]~(2+)分子的吸收光谱 | 第5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