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7-28页 |
1 供试菌株 | 第17页 |
2 供试作物 | 第17页 |
3 培养基 | 第17页 |
4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7页 |
5 木霉发酵产物对白菜、菠菜和辣椒的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17-20页 |
·木霉发酵液的制备 | 第17-18页 |
·发酵产物对白菜、菠菜和辣椒鲜重的影响 | 第18页 |
·发酵产物对白菜、菠菜和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8页 |
·发酵产物对白菜、菠菜和辣椒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第18-20页 |
6 木霉处理的不同土壤对植物促生作用的研究 | 第20-21页 |
·木霉处理的不同土壤制备 | 第20-21页 |
·木霉处理的不同土壤对白菜、菠菜和辣椒对的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1页 |
7 哈茨木霉代谢液中植物激素的HPLC检测及分析 | 第21-23页 |
·哈茨木霉代谢液中植物激素的HPLC检测及分析 | 第21-22页 |
·木霉代谢液的前处理 | 第21页 |
·HPLC分析条件 | 第21-22页 |
·哈茨木霉代谢液的生物测定 | 第22-23页 |
·生长素类物质生物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赤霉素类物质的生理活性的测定(a-淀粉酶法) | 第22-23页 |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生理活性的测定(萝卜子叶扩大法) | 第23页 |
8 木霉促进植物产生抗性的研究 | 第23-25页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苯丙氨酸氨解酶(PAL)的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9 木霉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25-28页 |
·培弄基的配方 | 第25-26页 |
·供试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 第26-28页 |
·土壤菌悬液的制备 | 第26页 |
·土壤样品中有益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第26-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6页 |
1 木霉的促生作用 | 第28-34页 |
·木霉代谢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木霉代谢液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9-31页 |
·木霉代谢液对植物鲜重的影响 | 第29-30页 |
·木霉代谢液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木霉代谢液对植物硝酸还原霉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木霉处理的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木霉处理的不同土壤对白菜、菠菜和辣椒的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2-34页 |
·对白菜、菠菜和辣椒鲜重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白菜、菠菜和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对白菜、菠菜和辣椒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2 木霉的促生机制 | 第34-46页 |
·木霉代谢液的HPLC检测及分析 | 第34-37页 |
·木霉代谢产物中的植物激素类物质的生物测定 | 第37-38页 |
·吲哚乙酸类物质的生物测定 | 第37页 |
·奈乙酸类物质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赤霉素类物质测定结果 | 第38页 |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测定结果 | 第38页 |
·木霉代谢液对植物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 第38-40页 |
·对白菜、菠菜和辣椒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白菜、菠菜和辣椒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白菜、菠菜和辣椒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的土壤对植物抗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对植物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对植物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木霉和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43-46页 |
·对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木霉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51页 |
1 木霉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46-47页 |
2 木霉的促生机理 | 第47-51页 |
·木霉代谢液的检测及分析 | 第47-48页 |
·木霉诱导植物产生抗性 | 第48-49页 |
·木霉和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