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概述 | 第8页 |
·张弦梁结构的定义与特点 | 第8-9页 |
·张弦梁结构的分类 | 第9-11页 |
·单榀张弦梁结构的基本类型 | 第9-10页 |
·空间张弦梁结构 | 第10-11页 |
·张弦梁结构的工程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外成功工程简介 | 第11-13页 |
·张弦梁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第2章 张弦梁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及计算模型 | 第18-32页 |
·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18-24页 |
·单元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函数 | 第20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20-21页 |
·单元等效节点荷载 | 第21-22页 |
·离散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22-24页 |
·张弦梁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4-29页 |
·结构非线性分析 | 第24页 |
·杆单元非线性分析 | 第24-28页 |
·索单元非线性分析 | 第28-29页 |
·张弦梁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双层弦张弦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2-48页 |
·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 | 第32-36页 |
·普通张弦梁结构与双层弦张弦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6-40页 |
·双层弦张弦梁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分析 | 第40-46页 |
·跨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矢高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上弦索垂度的影响 | 第43页 |
·下弦索垂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撑杆数目的影响 | 第44-45页 |
·预应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双层弦张弦梁结构一致输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8-70页 |
·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理论 | 第48-50页 |
·瑞利阻尼矩阵和地震波的选取 | 第50-52页 |
·瑞利阻尼矩阵 | 第51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1-52页 |
·双层弦张弦梁结构与普通张弦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52-60页 |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 | 第53-55页 |
·竖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 | 第55-57页 |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 | 第57-60页 |
·双层弦张弦梁结构动力响应参数分析 | 第60-68页 |
·矢高的影响 | 第60-61页 |
·撑杆数目的影响 | 第61-63页 |
·上弦索垂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下弦索垂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预应力的影响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行波效应对双层弦张弦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70-78页 |
·结构非一致地震输入分析 | 第70-73页 |
·多点输入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 第70-72页 |
·多点地面运动的模拟方法 | 第72-73页 |
·考虑行波效应下张弦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双层弦张弦梁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74-77页 |
·行波效应对跨中位移的影响 | 第74-75页 |
·行波效应对上弦杆轴力的影响 | 第75-76页 |
·行波效应对下弦杆轴力的影响 | 第76页 |
·行波效应对下弦索拉力的影响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