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导言 | 第5-8页 |
第一章.明代西番馆的职司与史事 | 第8-20页 |
第一节.明代四夷馆的体制规模及历史演变 | 第8-14页 |
一.制度创设与译习活动 | 第8-11页 |
二.隶属关系与衙署变迁 | 第11-14页 |
第二节.《四夷馆增定馆则》所见西番馆史事 | 第14-20页 |
一.考授制度举隅 | 第14-17页 |
二.世业子弟事迹 | 第17-20页 |
第二章.《西番馆来文》的源流与史料 | 第20-53页 |
第一节.书录题跋所见《西番译语》源流 | 第20-27页 |
一.收有来文的译语 | 第20-23页 |
二.仅存杂字的译语 | 第23-27页 |
第二节.东洋文库本《西番馆来文》考证 | 第27-46页 |
一.来文成因推测 | 第28-32页 |
二.来文史料笺证 | 第32-46页 |
第三节.《西番馆来文》散见篇目辑考 | 第46-51页 |
一.巴黎本来文四篇 | 第47-49页 |
二.史籍中来文两篇 | 第49-51页 |
附表一.东洋文库本《西番馆来文》职名一览表 | 第51-53页 |
第三章.《四夷馆考·西番》的残阙与复原——《西番译语》旧本叙录探究 | 第53-65页 |
第一节.明《四夷馆考》及其在清代的变异 | 第53-57页 |
一.明《四夷馆考》的几种传本 | 第53-55页 |
二.清曹氏题跋本《四夷馆考》 | 第55-57页 |
第二节.康熙刻本《四译馆考·西番》辨证 | 第57-63页 |
一.《四夷馆考·西番》的残阙 | 第57-59页 |
二.《四译馆考·西番》的史源 | 第59-63页 |
附表二.康熙刻本《四译馆考·西番》录文分段表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资料图版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