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拟古诗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他人研究成果与资料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兴盛的原因 | 第13-22页 |
·拟古之风的起源 | 第13-15页 |
·拟古诗创作的动因 | 第15-17页 |
·文学的自觉——拟古诗兴盛的文化背景 | 第17-20页 |
·拟古诗的全盛 | 第20-22页 |
第3章 拟古诗的立类标准 | 第22-29页 |
·前言 | 第22页 |
·从模拟对象出发 | 第22-24页 |
·从写作方法出发 | 第24-26页 |
·从诗体出发 | 第26-29页 |
第4章 拟“古诗”的发展流变 | 第29-41页 |
·前言 | 第29页 |
·魏晋——拟古之风的开启 | 第29-32页 |
·刘宋——拟古诗的兴盛 | 第32-36页 |
·齐梁陈——拟古诗的新变 | 第36-39页 |
·北朝拟古诗 | 第39-41页 |
第5章 拟乐府的发展流变 | 第41-57页 |
·诗在声而不在义——乐府的原生态与文人乐府的肇始 | 第41-43页 |
·“事谢丝管,俗称乖调”——曹植开创的拟乐府 | 第43-45页 |
·西晋——拟乐府诗的一时之盛 | 第45-47页 |
·宋——拟乐府诗的复兴 | 第47-50页 |
·齐梁陈——拟乐府的革新 | 第50-54页 |
·北朝拟乐府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