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二、刑事缺席审判模式的形成及其内涵 | 第13-16页 |
(一) 刑事缺席审判模式的形成 | 第13-14页 |
(二) 刑事缺席审判的内涵 | 第14-16页 |
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国外立法考察 | 第16-22页 |
(一) 缺席审判主要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的立法考察 | 第16-18页 |
(二) 缺席审判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的立法考察 | 第18-22页 |
四、我国刑事缺席审判规定的现状及学界观点之评析 | 第22-28页 |
(一)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现状及评析 | 第22-24页 |
(二) 我国学界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观点及评析 | 第24-28页 |
五、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 | 第28-36页 |
(一) 体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平衡中对诉讼效率的张扬 | 第28-30页 |
(二) 体现被告人与被害人利益平衡中对被害人权益的充分关注 | 第30-32页 |
(三) 庭审在场权的放弃与防止误判的平衡 | 第32-34页 |
(四) 缺席审判的价值弊端及司法救济 | 第34-36页 |
六、我国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现实必要性 | 第36-43页 |
(一) 定分止争和维护社会稳定之需要 | 第36-37页 |
(二) 实现程序法治和维护司法权威之需要 | 第37-38页 |
(三) 实现刑法目的之需要 | 第38-39页 |
(四) 打击外逃贪官等腐败犯罪之需要 | 第39-41页 |
(五) 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和顺应世界法治发展趋势之需要 | 第41-43页 |
七、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构建 | 第43-52页 |
(一)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43-46页 |
(二)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46-47页 |
(三) 刑事缺席审判的程序运作 | 第47-49页 |
(四)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保障措施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