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 第6-7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7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7页 |
四、创新点及价值 | 第7-8页 |
第一章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出 | 第8-12页 |
一、诺贝尔奖及其地位与意义 | 第8-9页 |
二、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出 | 第9-12页 |
第二章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提出的动因的解析 | 第12-35页 |
一、日本“诺贝尔奖计划”提出的历史与政治必然性 | 第12-13页 |
二、日本集中于巴斯德象限的宏观科技战略 | 第13-18页 |
(一) 从布什的一维线性模型到斯托克斯的二维象限模型 | 第13-16页 |
(二) 日本从“爱迪生象限”到“巴斯德象限”的渐进 | 第16-18页 |
三、为避免产业空洞化的现实需求 | 第18-19页 |
四、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验 | 第19-31页 |
(一) 获奖者的事实阐述 | 第19-22页 |
(二)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验分析 | 第22-30页 |
(三) 提出诺贝尔奖计划的历史可能性 | 第30-31页 |
五、重视教育的传统给日本实现“诺贝尔奖计划”奠定了人才基础 | 第31-32页 |
六、雄厚的经济实力提供了日本实现“诺贝尔奖计划”的坚强后盾 | 第32-33页 |
七、改变国家形象的需要与大国意识的复燃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启示 | 第35-41页 |
一、结论 | 第35-36页 |
二、启示 | 第36-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