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表目录 | 第8-9页 |
| 图目录 | 第9-10页 |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8页 |
| ·移动代理计算范型 | 第13-14页 |
| ·移动代理与分布并行计算 | 第14-15页 |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组织与主要贡献 | 第16-18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第18-32页 |
| ·Π演算及其进展 | 第18-21页 |
| ·移动代理理论模型 | 第18-19页 |
| ·π演算及其发展 | 第19-20页 |
| ·讨论 | 第20-21页 |
| ·计算迁移技术 | 第21-23页 |
| ·讨论 | 第22-23页 |
| ·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并行计算 | 第23-26页 |
| ·PACMAN | 第23-24页 |
| ·Traveler | 第24-25页 |
| ·MESSENGER | 第25-26页 |
| ·讨论 | 第26页 |
| ·组通信研究 | 第26-27页 |
| ·分布式系统中的协同模型 | 第27-30页 |
| ·计算范型的演化 | 第27-28页 |
| ·协同模型 | 第28页 |
| ·协同模型与语言 | 第28-30页 |
| ·讨论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系统结构与基本模型 | 第32-45页 |
| ·设计考虑 | 第32-33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3-35页 |
| ·运行平台 | 第33-34页 |
| ·策略仓库 | 第34页 |
| ·元组空间 | 第34页 |
| ·目录服务和资源管理 | 第34-35页 |
| ·基本模型 | 第35-38页 |
| ·语法介绍 | 第35-36页 |
| ·自由名集与约束名集 | 第36-38页 |
| ·同构关系与规约关系 | 第38-41页 |
| ·同构关系 | 第38-39页 |
| ·规约关系 | 第39-41页 |
| ·互模拟等价(BISIMULATION EQUIVALENCE) | 第41-43页 |
| ·背景 | 第41-42页 |
| ·标号转移语义 | 第42-43页 |
| ·互模拟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轻量级移动代理模型 | 第45-61页 |
| ·概述 | 第45-46页 |
| ·代理模型与结构 | 第46-52页 |
| ·基本模型 | 第46-49页 |
| ·策略与策略库的设计 | 第49-50页 |
| ·代理的生命周期 | 第50页 |
| ·代理间通信 | 第50-51页 |
| ·XML描述 | 第51-52页 |
| ·轻量级代理迁移 | 第52-55页 |
| ·产生式重构迁移设计思想 | 第52-53页 |
| ·AgentFactory | 第53-54页 |
| ·迁移过程 | 第54-55页 |
| ·移动语义的形式化描述 | 第55-59页 |
| ·基本思想 | 第55-56页 |
| ·语法描述 | 第56页 |
| ·规约语义 | 第56-57页 |
| ·钩模拟关系 | 第57页 |
| ·标号转移与互模拟等价 | 第57-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分布多层次元组空间协同模型 | 第61-79页 |
| ·基于集中式LINDA模型的分布并行程序设计 | 第61-67页 |
| ·Linda对分布并行程序设计的支持 | 第61-63页 |
| ·实例分析 | 第63-67页 |
| ·分布式元组空间 | 第67-72页 |
| ·全分布与部分分布 | 第67-68页 |
| ·位置感知与位置透明 | 第68-69页 |
| ·混合式元组空间 | 第69-70页 |
| ·多层次分布元组空间 | 第70-72页 |
| ·分布式元组空间п演算模型 | 第72-77页 |
| ·Linda模型 | 第72-74页 |
| ·规约语义 | 第74页 |
| ·钩子与钩互模拟 | 第74-75页 |
| ·标号转移与互模拟等价 | 第75-77页 |
| ·到标准π演算的翻译 | 第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第6章 支持移动的组通信 | 第79-94页 |
| ·支持移动的组服务结构设计 | 第79-83页 |
| ·组成员服务和组通信服务 | 第79-80页 |
| ·支持移动的组服务结构设计 | 第80-83页 |
| ·组服务算法 | 第83-86页 |
| ·加入组 | 第83页 |
| ·离开组 | 第83页 |
| ·进程移动 | 第83-84页 |
| ·视图更新 | 第84页 |
| ·协调者(coordinator) | 第84-85页 |
| ·消息稳定传输 | 第85页 |
| ·讨论 | 第85-86页 |
| ·组通信Π演算 | 第86-92页 |
| ·广播π演算 | 第86-87页 |
| ·语法介绍 | 第87-89页 |
| ·钩互模拟(barbed bisimulation) | 第89-91页 |
| ·规约语义 | 第89-90页 |
| ·钩子与钩模拟关系 | 第90-91页 |
| ·标签转换语义与组互模拟 | 第91-92页 |
| ·小结 | 第92-94页 |
| 第7章 基于移动计算的分布式并行程序设计模型及范例 | 第94-108页 |
| ·程序设计模型 | 第94-96页 |
| ·基于移动与协同、支持组通信的程序设计模型 | 第94-95页 |
| ·应用模型 | 第95-96页 |
| ·串匹配问题 | 第96页 |
| ·CHOLESKY分布并行分解 | 第96-107页 |
| ·Cholesky分解 | 第96-98页 |
| ·矩阵cholesky分解的串行算法 | 第98-99页 |
| ·矩阵cholesky分解的并行算法 | 第99-101页 |
| ·基于计算移动的Cholesky分解 | 第101-103页 |
| ·对比分析 | 第103-107页 |
| ·小结 | 第107-108页 |
| 结束语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