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IPv4的局限性和IPv6的提出 | 第8页 |
| ·组播技术的产生和优越性 | 第8-9页 |
| ·网络处理器的产生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组播实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IPv6组播协议及实现技术分析 | 第12-26页 |
| ·IPv6组播协议分析 | 第12-14页 |
| ·IP组播概述 | 第12页 |
| ·IPv6组播新特性 | 第12-14页 |
| ·PIM-SM协议 | 第14-18页 |
| ·PIM-SM概述 | 第14页 |
| ·PIM-SM工作机制 | 第14-18页 |
| ·MLD协议 | 第18-19页 |
| ·IPv6组播系统实现技术分析 | 第19-20页 |
| ·IXP2400网络处理器分析 | 第20-25页 |
| ·IXP2400硬件体系结构 | 第21-23页 |
| ·IXP2400的主要特性和优点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基于IXP2400的IPv6组播系统总体设计 | 第26-35页 |
| ·基于IXP2400的IPv6组播系统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 ·组播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 ·组播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软件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系统资源分配和数据结构 | 第30-34页 |
|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系统资源分配 | 第30-31页 |
|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重要的数据结构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58页 |
|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的瓶颈分析 | 第35页 |
|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IPv6路由查找技术 | 第35-40页 |
| ·组播路由表和转发表设计 | 第36-37页 |
|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快速IPv6路由查找方法 | 第37-39页 |
|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快速IPv6路由查找方法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组播零拷贝"实现技术 | 第40-41页 |
|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Ingress设计与实现 | 第41-49页 |
| ·包接收模块 | 第41-43页 |
| ·包处理模块 | 第43-45页 |
| ·列队管理模块 | 第45-46页 |
| ·发送调度模块 | 第46-47页 |
| ·CSIX发送模块 | 第47-48页 |
| ·Ingress微功能模块的连接 | 第48-49页 |
|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Egress设计与实现 | 第49-57页 |
| ·CSIX接收模块 | 第49-50页 |
| ·包封装模块 | 第50-53页 |
| ·Egress列队管理模块 | 第53-54页 |
| ·Egress发送调度模块 | 第54页 |
| ·包发送模块 | 第54-56页 |
| ·Egress微功能模块的连接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组播数据转发平面的性能分析 | 第58-63页 |
| ·分析方法研究 | 第58-59页 |
| ·对本设计的分析 | 第59-62页 |
| ·运行时间预算 | 第59-60页 |
| ·Ingress程序模块分析 | 第60-61页 |
| ·Egress程序模块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3-65页 |
| ·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6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