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8页 |
·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8页 |
·本研究内容逻辑框架 | 第18页 |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21页 |
2. 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 | 第21-30页 |
·城市郊区与土地利用的界定 | 第21-25页 |
·城市郊区的界定 | 第21-23页 |
·土地利用的界定 | 第23-25页 |
·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城市化理论 | 第25-26页 |
·土地区位理论 | 第26-27页 |
·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27-28页 |
·人地协调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9-30页 |
3.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 第30-5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0-31页 |
·地理位置 | 第30页 |
·自然条件 | 第30-31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31页 |
·哈尔滨市郊区不同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的特点 | 第31-32页 |
·农业用地为主阶段 | 第31-32页 |
·工业用地剧增阶段 | 第32页 |
·各类产业用地综合发展阶段 | 第32页 |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 | 第32-35页 |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 第32-33页 |
·土地利用布局现状 | 第33-34页 |
·土地利用管理现状 | 第34-35页 |
·影响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 第35-37页 |
·自然因素 | 第35-36页 |
·经济因素 | 第36页 |
·区位因素 | 第36页 |
·政策与规划因素 | 第36-37页 |
·哈尔滨市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0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0页 |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 第40-51页 |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法 | 第40-45页 |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过程 | 第45-50页 |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 第51-57页 |
·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 第51页 |
·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 第51-52页 |
·土地利用结构混乱 | 第52-53页 |
·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 | 第53-54页 |
·郊区工业用地布局存在问题 | 第53-54页 |
·郊区农业用地布局存在问题 | 第54页 |
·市区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过快,导致郊区耕地面积减少迅速 | 第54-55页 |
·土地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郊区规划 | 第55-57页 |
5. 哈尔滨市郊区土地利用的对策 | 第57-73页 |
·优化哈尔滨市郊区特色土地利用布局 | 第57-63页 |
·哈尔滨市郊区工业土地利用布局 | 第58-60页 |
·哈尔滨市郊区农业土地利用布局 | 第60-63页 |
·优化哈尔滨市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结构 | 第63-66页 |
·优化区域的选取 | 第63页 |
·民主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第63-65页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加强城市郊区生态环境改造 | 第66-69页 |
·制定高标准的生态规划 | 第67页 |
·打破传统的生态设计 | 第67-68页 |
·依法进行严格管理 | 第68页 |
·城市和郊区的建设协调配套 | 第68页 |
·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 第68-69页 |
·妥善处理郊区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 | 第69-70页 |
·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 | 第69页 |
·强调耕地数量和质量双重保护 | 第69-70页 |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 第70页 |
·约束土地利用行为 | 第70-71页 |
·树立科学的土地利用伦理观 | 第70-71页 |
·强化郊区的土地利用管理 | 第71页 |
·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 | 第71-73页 |
6.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