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2-14页
一、本罪侵犯的法益第14-22页
 (一) 受贿罪群的集合法益第14-17页
  1、受贿罪群第14页
  2、受贿罪群的集合法益第14-17页
 (二) 本罪的法益第17-22页
  1、理论观点第17-18页
  2、本文观点第18-22页
二、本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第22-34页
 (一) 一般要素第23-26页
  1、索取或收受行为第23-25页
  2、财物第25-26页
 (二) 特殊要素第26-30页
  1、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第26-27页
  2、影响力第27-30页
 (三) 数额或情节第30-34页
  1、数额、情节第30-32页
  2、概括性的定罪情节第32-33页
  3、数额、情节的功能第33-34页
三、本罪的主体第34-39页
 (一) 是否为特殊主体第34-35页
 (二) 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本罪第35-36页
  1、理论观点及评析第35-36页
  2、本文观点第36页
 (三) 如何界定本罪主体第36-39页
  1、关系密切人第37-38页
  2、近亲属第38页
  3、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第38-39页
四、本罪的主观方面第39-43页
 (一) 主观的超过要素第39-42页
  1、理论观点及评析第39-40页
  2、本文观点第40-42页
 (二) 不正当利益第42-43页
五、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犯问题第43-46页
 (一) 实施本罪行为第43页
  1、多个关系密切人第43页
  2、关系密切人与非关系密切人(国家工作人员)第43页
 (二) 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第43-44页
  1、共同实施受贿行为第43-44页
  2、共同实施斡旋受贿行为第44页
 (三) 行为人的对向犯第44-46页
  1、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向的行贿行为的可罚性第44-45页
  2、将对向的行贿行为入罪的必要性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4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4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受贿罪之利用职务便利
下一篇: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