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53页 |
·多孔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9-14页 |
·无机微孔材料 | 第10-11页 |
·介孔材料 | 第11-12页 |
·大孔材料 | 第12页 |
·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 | 第12-14页 |
·无机微孔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现状 | 第14-33页 |
·传统的沸石分子筛 | 第14-17页 |
·磷酸盐 | 第17-19页 |
·亚磷酸盐 | 第19-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其它新型微孔化合物 | 第31-33页 |
·无机微孔晶体的合成方法 | 第33-38页 |
·水热/溶剂热合成方法 | 第33-35页 |
·其它新型合成技术的开发 | 第35-38页 |
·无机微孔材料的研究热点 | 第38-41页 |
·手性微孔化合物的合成 | 第38-39页 |
·大孔及多维孔道分子筛的合成 | 第39-40页 |
·生成机理与定向设计合成 | 第40页 |
·骨架的稳定化及去除模板剂新方法 | 第40-41页 |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41-43页 |
·合成新型骨架亚磷酸盐,丰富无机微孔晶体合成化学 | 第42页 |
·合成新型开放骨架稀土硫酸盐,拓展微孔化合物领域 | 第42-43页 |
·本文所得主要结果 | 第43-44页 |
·本文所用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第二章 溶剂热体系中亚磷酸锌微孔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53-83页 |
·引言 | 第53-55页 |
·ZnHPO_3-DABCO-有机溶剂体系下两个结构迥异的三维开放骨架亚磷酸锌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55-67页 |
·合成方法 | 第55页 |
·合成条件讨论 | 第55-56页 |
·化合物1 和2 的表征 | 第56-61页 |
·化合物1 和2 的结构分析 | 第61-67页 |
·ZnHPO_3-PIP-DMF/DOA 体系中亚磷酸锌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67-74页 |
·化合物3 的溶剂热合成 | 第67页 |
·化合物3 的表征 | 第67-70页 |
·化合物3 的结构分析 | 第70-72页 |
·骨架类型与有机胺关系的探讨 | 第72-74页 |
·ZnHPO_3-DMPIP-DMF/DOA体系中亚磷酸锌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74-80页 |
·化合物4 的溶剂热合成 | 第74页 |
·化合物4 的表征 | 第74-77页 |
·化合物4 的结构分析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三章 咪唑及其衍生物为有机模板剂的亚磷酸锌微孔化合物的水热合成研究 | 第83-119页 |
·引言 | 第83-85页 |
·一维手性亚磷酸锌[C_8H_8N_2][Zn(HPO_3)]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85-92页 |
·化合物5 的合成 | 第85-86页 |
·化合物5 的表征 | 第86-88页 |
·化合物5 的结构分析 | 第88-92页 |
·两个具有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亚磷酸锌化合物[C_5H_8N_2][Zn(HPO_3)]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92-100页 |
·合成方法 | 第92页 |
·化合物6 和7 的表征 | 第92-96页 |
·化合物6 的结构分析 | 第96-98页 |
·化合物7 的结构分析 | 第98-100页 |
·小结 | 第100页 |
·两个具有双十二员环的层状亚磷酸锌[C_3H_5N_2][Zn_2(H_2PO_3)(HPO_3)_2]和[C_4H_7N_2]_2[Zn_2(HPO_3)_3]·2H_2O 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100-111页 |
·合成方法 | 第100-101页 |
·化合物8 和9 的表征 | 第101-106页 |
·化合物8 和9 的结构分析 | 第106-111页 |
·小结 | 第111页 |
·三维亚磷酸锌晶体Na_2Zn_3(HPO_3)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111-116页 |
·化合物10 的合成 | 第111-112页 |
·化合物10 的表征 | 第112页 |
·化合物10 的结构分析 | 第112-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
第四章 其它亚磷酸锌(铁)晶体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119-141页 |
·二维层状亚磷酸锌晶体Zn(DETA)Zn_2(HPO_3)_3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9-126页 |
·引言 | 第119页 |
·化合物11 的合成 | 第119-120页 |
·化合物11 的表征 | 第120-122页 |
·化合物11 的结构分析 | 第122-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亚磷酸锌微孔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 第126-130页 |
·结构特点 | 第126-128页 |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 第128-130页 |
·三维氟化亚磷酸铁晶体的Fe_2F_2(HPO_3)的合成与表征 | 第130-138页 |
·引言 | 第130-132页 |
·化合物12 的合成 | 第132页 |
·化合物12 的表征 | 第132-136页 |
·化合物12 的结构分析 | 第136-138页 |
·小结 | 第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1页 |
第五章 新型稀土硫酸钕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结构研究 | 第141-163页 |
·引言 | 第141-143页 |
·层状硫酸钕化合物[C_2N_2H_(10)]_(1.5)[Nd(SO_4)_3(H_2O)]·2H_2O 的合成与表征 | 第143-151页 |
·化合物13 的合成 | 第143页 |
·化合物13 的表征 | 第143-148页 |
·化合物13 的结构分析 | 第148-151页 |
·相同有机胺导向生成的两个硫酸钕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51-161页 |
·合成方法 | 第151页 |
·化合物14 和15 的表征 | 第151-156页 |
·化合物14 的结构分析 | 第156-158页 |
·化合物15 的结构分析 | 第158-161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作者简历 | 第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68-171页 |
中文摘要 | 第171-175页 |
英文摘要 | 第175-180页 |
附录 | 第180-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