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规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9页 |
·广播电视规制问题综述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广播电视产品及其行业特征 | 第23-42页 |
·广播电视产品的两重性 | 第23-29页 |
·政治传播及广播电视产品的政治属性 | 第23-26页 |
·广播电视产品的经济属性 | 第26-28页 |
·广播电视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关系 | 第28-29页 |
·广播电视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 第29-33页 |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第29-31页 |
·广播电视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 第31-33页 |
·广播电视产品的外部性 | 第33-37页 |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 | 第33-35页 |
·广播电视产品的外部性分析 | 第35-37页 |
·广播电视行业网络经济特征 | 第37-42页 |
·广播电视行业规模经济效应分析 | 第38-40页 |
·广播电视行业范围经济效应分析 | 第40-42页 |
第3章 规制理论及其在广播电视规制中的应用 | 第42-59页 |
·对规制理论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 第42-50页 |
·规制主体及第三部门规制 | 第42-49页 |
·规制制度结构中的非正式制度 | 第49-50页 |
·广播电视规制的主要内容 | 第50-56页 |
·经济性规制——广播电视产权规制 | 第50-55页 |
·社会性规制——广播电视内容规制 | 第55-56页 |
·广播电视规制的主体及方式 | 第56-59页 |
·广播电视产权规制的主体及方式 | 第56-57页 |
·广播电视内容规制的主体及方式 | 第57-59页 |
第4章 国外广播电视规制比较与借鉴 | 第59-76页 |
·美国广播电视业规制制度分析 | 第60-67页 |
·美国广电产业规制的制度变迁 | 第60-61页 |
·美国广电产业规制体系 | 第61-66页 |
·美国广电规制体制的特点 | 第66-67页 |
·英国广播电视规制制度分析 | 第67-74页 |
·英国广播电视规制制度变迁 | 第67-69页 |
·英国广播电视规制体系 | 第69-73页 |
·英国广电规制特点 | 第73-74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74-76页 |
第5章 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状况与规制制度变迁 | 第76-100页 |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经济影响力分析 | 第76-82页 |
·广电产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 | 第76-79页 |
·广电产业与经济增长 | 第79-82页 |
·中国广播电视规制制度变迁 | 第82-87页 |
·中国广播电视规制历程 | 第82-84页 |
·规制目的变化与实际效果分析 | 第84-87页 |
·我国广播电视规制的制度缺陷与规制制度变迁的制度困境 | 第87-92页 |
·我国的广播电视规制的主要缺陷 | 第87-89页 |
·广播电视规制变迁的制度困境 | 第89-92页 |
·加入WTO对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影响 | 第92-100页 |
·WTO与广播电视有关的内容 | 第92-93页 |
·加入WTO对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影响 | 第93-96页 |
·我国广播电视业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 第96-100页 |
第6章 中国广播电视业规制重构 | 第100-117页 |
·广播电视产业规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100-102页 |
·放松规制 | 第100-101页 |
·重新规制 | 第101-102页 |
·广播电视规制改革的目标和体制选择 | 第102-106页 |
·我国广播电视规制改革的目标 | 第102-103页 |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模式选择 | 第103-106页 |
·广播电视产业规制重构的政策思路 | 第106-117页 |
·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产业规制法律体系 | 第107-108页 |
·真正实现局台分离 | 第108页 |
·建立独立的广播电视规制机构 | 第108-109页 |
·引入第三部门规制 | 第109-111页 |
·放松广播电视产业的产权规制 | 第111-113页 |
·重构广播电视的内容规制 | 第113-115页 |
·发挥非正式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115-11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7-121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 第117-119页 |
·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 | 第119-120页 |
·本文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