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钢管混凝土 | 第12-13页 |
|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12页 |
| ·钢管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和在拱桥修建中的优越性 | 第12-13页 |
|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 | 第13-15页 |
|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立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5-18页 |
| ·立题背景 | 第15-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架设技术综述 | 第20-34页 |
| ·有支架施工法 | 第20-21页 |
| ·郑州黄河二桥 | 第20-21页 |
| ·其它桥例 | 第21页 |
| ·缆索吊装法 | 第21-24页 |
| ·南宁市永和大桥 | 第22-23页 |
| ·其它桥例 | 第23-24页 |
| ·转体施工法 | 第24-29页 |
| ·竖向转体施工法 | 第25-26页 |
| ·平面转体施工法 | 第26-28页 |
| ·竖向转体与平面转体结合施工法 | 第28-29页 |
| ·大段或整体安装法 | 第29-30页 |
| ·京杭运河特大桥 | 第29-30页 |
| ·其它桥例 | 第30页 |
| ·其他施工方法 | 第30-31页 |
| ·钢管拱的合龙 | 第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缆吊系统布置及主缆的优化计算方法 | 第34-54页 |
| ·引言 | 第34-35页 |
| ·悬索计算理论 | 第35-44页 |
| ·计算悬索的精确法(悬链线法) | 第35-37页 |
| ·计算悬索的近似法(抛物线法) | 第37-42页 |
| ·缆索吊装中的悬索计算 | 第42-44页 |
| ·缆吊系统布置及主缆的优化计算 | 第44-53页 |
| ·数学模型的具体表述 | 第44-47页 |
| ·基于 Microsoft Excel 的优化计算方法 | 第47-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边拱在施工过程中充当平衡重的研究 | 第54-62页 |
| ·施工过程中边拱的受力特点 | 第54页 |
| ·调索方案及扣、背索索力的确定 | 第54-57页 |
| ·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57-60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58页 |
| ·背索索力 | 第58-59页 |
| ·计算结果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主拱肋和横梁的精确定位技术研究 | 第62-72页 |
| ·节段悬臂拼装主拱的定位标高确定 | 第62页 |
| ·节段悬臂拼装主拱的制作线形和拼装定位标高确定 | 第62-63页 |
| ·主拱肋安装的精确定位技术 | 第63-67页 |
| ·第1 拱段定位 | 第63-64页 |
| ·后续拱段定位 | 第64-67页 |
| ·吊装过程中横梁安装的精确定位技术 | 第67-71页 |
| ·绝对标高控制方法 | 第67页 |
| ·相对标高控制方法 | 第67-68页 |
| ·相对标高计算方法 | 第68-69页 |
| ·应用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扣吊一体塔结构稳定性和连接形式的研究 | 第72-82页 |
| ·概述 | 第72-73页 |
| ·吊、扣塔独立设置的特点 | 第72页 |
| ·吊、扣塔一体化的特点 | 第72-73页 |
| ·风缆布置方式对扣塔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73-77页 |
| ·侧风缆单独作用对塔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74-75页 |
| ·前后风缆单独作用对塔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75页 |
| ·侧、前后风缆共同作用对塔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7页 |
| ·吊塔与扣塔的连接形式研究 | 第77-81页 |
| ·有铰塔和无铰塔的比较计算与分析 | 第77-80页 |
| ·铰的作用及设铰的影响因素 | 第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