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病原学 | 第13-14页 |
·形态及染色特性 | 第13页 |
·培养特性 | 第13页 |
·生化特点 | 第13-14页 |
·抵抗力 | 第14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抗原结构 | 第14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传统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以基因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 第16页 |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致病性研究 | 第16-19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毒力因子 | 第16-17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流行特点 | 第17-18页 |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致病机制 | 第18-19页 |
·沙门氏菌防治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沙门氏菌耐药性变化 | 第19-20页 |
·家禽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策略 | 第20-21页 |
·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抗菌抗病毒作用 | 第21-23页 |
·抗炎、抗变态反应 | 第23-24页 |
·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第24页 |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 第24-25页 |
·其它作用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菌种 | 第27页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主要培养基的制备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药敏纸片 | 第28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培养与菌落计数 | 第28页 |
·人工感染病鸡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观察 | 第28页 |
·对雏鸡的人工感染试验 | 第28页 |
·病鸡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观察 | 第28页 |
·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28-30页 |
·取材 | 第28-29页 |
·固定 | 第29页 |
·脱水 | 第29页 |
·透明 | 第29页 |
·浸蜡 | 第29页 |
·包埋 | 第29页 |
·切片 | 第29-30页 |
·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 第30页 |
·药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 第30-31页 |
·抗生素药敏试验 | 第30页 |
·中药药敏试验 | 第30-31页 |
·粉体黄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内抑菌活性研究 | 第31-32页 |
·试验动物处理及分组 | 第31页 |
·人工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 | 第31页 |
·动物给药 | 第31页 |
·肠道菌群数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菌种的浓度 | 第32页 |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第32-33页 |
·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33-35页 |
·药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 第35页 |
·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 第35页 |
·中药药敏试验结果 | 第35页 |
·粉体黄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内抑菌活性研究 | 第35-38页 |
·试验鸡肠道细菌总数的变化 | 第35-36页 |
·试验鸡肠道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数量变化 | 第36-37页 |
·试验鸡的体重变化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病性 | 第38页 |
·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外对药物的敏感性 | 第38-39页 |
·黄芩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肠道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影响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