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电镀废水处理概况 | 第9-10页 |
| ·膜分离技术发展简介 | 第10-12页 |
| ·纳滤分离技术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纳滤传质机理 | 第13-14页 |
| ·纳滤膜的材质 | 第14页 |
| ·膜污染以及防治 | 第14-15页 |
| ·膜技术在处理电镀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 ·电解回收镍 | 第16页 |
| ·立题依据与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NISO_4水溶液的纳滤特性研究 | 第18-29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 ·主要原料 | 第18页 |
| ·试验仪器 | 第18-19页 |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 ·纳滤系统流程及试验方法 | 第2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8页 |
| ·操作温度t 对透过流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操作温度t 对Ni~(2+)截留率R 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操作时间T 对透过流率Jv 的影响 | 第22页 |
| ·操作时间T 对Ni~(2+)截留率R 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操作压力对透过流率影响 | 第23页 |
| ·操作压力对Ni~(2+)截留率影响 | 第23-24页 |
| ·料液流量对透过流率影响 | 第24页 |
| ·料液流量对Ni~(2+)截留率影响 | 第24-25页 |
| ·NaCl 对透过流率的影响 | 第25页 |
| ·NaCl 对Ni~(2+)截留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MgSO_4 对透过流率的影响 | 第26页 |
| ·MgSO_4 对Ni~(2+)截留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其它添加剂对透过流率的影响 | 第27页 |
| ·其它添加剂对Ni~(2+)截留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结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电镀镍漂洗水的二级纳滤浓缩过程 | 第29-36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 ·主要原料 | 第29页 |
|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 ·纳滤系统流程及试验方法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 ·二级纳滤浓缩数据 | 第30-31页 |
| ·透过液与浓液之间的分布关系 | 第31页 |
| ·料液质量浓度ρb 对透过流率Jv、透过液质量浓度ρp 及Ni~(2+)截留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进料流量q 对该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膜污染及清洗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电解回收镀镍废水中镍的初步探索 | 第36-45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 ·主要原料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6-37页 |
| ·电解实验原理 | 第37-38页 |
| ·电解装置图及试验方法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 ·板间距对镍析出情况影响 | 第38-39页 |
| ·板间距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第39页 |
| ·温度对镍析出情况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温度对电流效率影响 | 第40页 |
| ·槽电压与废水浓度的关系 | 第40-41页 |
| ·pH 值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不同电解时间段对镍沉积表面情况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电解时间对镍析出情况的影响 | 第43页 |
| ·Ni2+浓度对电流效率影响 | 第43-44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