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名称及其含义 | 第7-8页 |
·作者 | 第8-11页 |
·创作年代 | 第11-12页 |
·版本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汉魏晋唐 | 第14-16页 |
·宋元明 | 第16-17页 |
·清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序》与说《诗》体系 | 第19-36页 |
·风 | 第19-27页 |
·雅 | 第27-33页 |
·颂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传》与训诂术语 | 第36-43页 |
·下定义类 | 第36-38页 |
·揭示内涵类 | 第38-39页 |
·描摹状态类 | 第39-40页 |
·说明属性类 | 第40页 |
·说明作用类 | 第40-41页 |
·列举近义类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传》与训诂对象 | 第43-49页 |
·训诂学角度 | 第43-47页 |
·其它内容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序》《传》意义 | 第49-53页 |
·《序》的意义 | 第49-50页 |
·《传》的意义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