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检讨第10-18页
 一、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现状审视第10-12页
  (一) 导致“变相调解”情况增多第10-11页
  (二) 不利于行政纠纷的彻底、有效解决第11-12页
  (三) 使法官处于一种机械判案的境地第12页
 二、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成因剖析第12-14页
  (一) 确立不适用调解原则之始因第12-13页
  (二) 确立不适用调解原则之定因第13-14页
 三、对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反思第14-18页
  (一) 立法时代背景的变迁第14-15页
  (二) 对确立不适用调解之定因的置疑第15-18页
第二章 建立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18-24页
 一、传统文化背景、历史经验的积淀第18页
 二、现行法律为行政诉讼调解留下了空间第18-21页
  (一) 在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是其自愿协商之基础第18-19页
  (二) 在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享有处分权第19页
  (三) 行政主体享有行政自由裁量权第19-20页
  (四)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井不违反合法性审查原则第20页
  (五) 行政权的灵活性第20-21页
  (六)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有限变更原则第21页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制度价值第21-24页
  (一) 从社会成本及经济效益来衡量第21-22页
  (二) 从博弈分析得出的结论第22-24页
第三章 域外行政诉讼调解与和解制度的实证以及启示第24-28页
 一、实证支持第24-26页
  (一) 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第24页
  (二) 法国的调解专员制度第24-25页
  (三) 德国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第25页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调解与和解制度第25-26页
 二、对我国的启示第26-28页
  (一) 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应弱化理论说明而注重审判效果第26-27页
  (二) 在行政诉讼调解中应充分发挥法院和法官的作用第27-28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第28-33页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前提第28页
 二、行政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第28-29页
  (一) 自愿原则第28页
  (二) 合法原则第28-29页
  (三) 原告利益优先原则第29页
  (四) 有限调解原则第29页
 三、行政诉讼调解制度适用的范围第29-31页
  (一) 涉及行政自由载量权的案件第29-30页
  (二) 行政裁决案件第30页
  (三) 行政合同案件第30页
  (四) 行政征收案件第30页
  (五) 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第30-31页
 四、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程序设计第31-33页
  (一) 调解程序的启动与主持第31页
  (二) 调解的模式和阶段第31页
  (三) 调解的次数与时限第31页
  (四) 调解的审级第31-32页
  (五) 确定调解结案为法定结案方式之一第32-33页
结束语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环境管理研究
下一篇:智能结构光纤光栅保护方法及温度传感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