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研究背景与选题思想 | 第14-38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碳笼富勒烯 | 第16-18页 |
·C_(60)非经典碳富勒烯衍生物 | 第18-19页 |
·碳富勒烯包合物 | 第19-22页 |
·碳富勒烯包合物的发现 | 第19-20页 |
·碳富勒烯包合物的合成 | 第20-22页 |
·离子注入法合成碳富勒烯包合物 | 第22页 |
·碳富勒烯包合物的提纯及表征 | 第22页 |
·部分碳富勒烯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VA族元素碳富勒烯包合物 | 第23-27页 |
·VA族元素富勒烯包合物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VA族元素富勒烯包合物的一些特性 | 第24-25页 |
·VA族元素碳富勒烯包合物在量子计算机中的应用前景 | 第25-26页 |
·N@C_(60)、P@C_(60)、As@C_(60)的研究概况及意义 | 第26-27页 |
·H_2碳富勒烯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硼氮富勒烯及其包合物 | 第29-36页 |
·硼氮富勒烯的发现 | 第29-31页 |
·硼氮富勒烯的研究 | 第31-34页 |
·硼氮富勒烯包合物的发现 | 第34-35页 |
·硼氮富勒烯包合物的研究 | 第35-36页 |
·研究的意义及选题思想 | 第36-37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2.理论方法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页 |
·量子化学计算原理 | 第38-43页 |
·薛定谔(Schr(o|¨)dinger)方程 | 第38-39页 |
·量子化学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 第39-40页 |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40-43页 |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43-45页 |
·计算基组的选择 | 第45页 |
·计算软件概述 | 第45-50页 |
·MATERIALS STUDIO程序包 | 第45-46页 |
·GAUSSIAN程序 | 第46-47页 |
·ADF功能简介 | 第47-50页 |
3.碳富勒烯及其包合物 | 第50-62页 |
·引言 | 第50页 |
·计算方法 | 第50页 |
·富勒烯碳笼结构 | 第50-53页 |
·包合物M@C_(60)(M=Li,Na,K,Be,Mg,Ca)的势能面 | 第53-55页 |
·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富勒烯包合物碳笼结构 | 第54-55页 |
·Li,Na原子在C_(60)笼中心附近游荡 | 第55-56页 |
·富勒烯包合物Li@C_(60)的势能面计算 | 第55-56页 |
·富勒烯包合物Na@C_(60)势能面计算 | 第56页 |
·K,Be,Mg,Ca原子稳定在C_(60)笼中心 | 第56-60页 |
·富勒烯包合物K@C_(60)势能面计算 | 第56-57页 |
·富勒烯包合物Be@C_(60)势能面计算 | 第57-58页 |
·富勒烯包合物Mg@C_(60)势能面计算 | 第58-59页 |
·富勒烯包合物Ca@C_(60)势能面计算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第五主族N,P,As的富勒烯C_(60)包合物 | 第62-74页 |
·引言 | 第62页 |
·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富勒烯包合物碳笼结构 | 第63页 |
·N@C_(60),P@C_(60)和As@C_(60)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N@C_(60)包合物的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P@C_(60)和As@C_(60)包合物的结果与讨论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原子穿越富勒烯碳笼的计算 | 第74-92页 |
·引言 | 第74页 |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74页 |
·相关命名 | 第74-76页 |
·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的H_2包合物 | 第76-79页 |
·H_2在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笼壁上的吸附 | 第76-77页 |
·H_2对C_(60)及其非经典富勒烯碳笼的穿越机理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页 |
·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的N包合物 | 第79-82页 |
·N在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笼壁上的吸附 | 第79-80页 |
·N对C_(60)及其非经典富勒烯碳笼的穿越机理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页 |
·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的H包合物 | 第82-85页 |
·H在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笼壁上的吸附 | 第82-83页 |
·H对C_(60)及其非经典富勒烯碳笼的穿越机理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的Li包合物 | 第85-87页 |
·Li在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笼壁上的吸附 | 第85-86页 |
·Li对C_(60)及其非经典富勒烯碳笼的穿越机理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页 |
·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的Be包合物 | 第87-90页 |
·Be在C_(60)及其非经典衍生物笼壁上的吸附 | 第87-88页 |
·Be对C_(60)及其非经典富勒烯碳笼的穿越机理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硼氮富勒烯包合物 | 第92-113页 |
·引言 | 第92页 |
·计算方法 | 第92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92-109页 |
·硼氮富勒烯包合物M@B_(12)N_(12)的研究 | 第92-96页 |
·硼氮富勒烯包合物M@B_(16)N_(16)的研究 | 第96-99页 |
·硼氮富勒烯包合物M@B_(20)N_(20)的研究 | 第99-102页 |
·硼氮富勒烯包合物M@B_(24)N_(24)的研究 | 第102-106页 |
·硼氮富勒烯包合物M@B_(28)N_(28)的研究 | 第106-109页 |
·内包原子的电荷分布 | 第109-111页 |
·B和N原子在内包位置与硼氮富勒烯笼上的电荷分布 | 第109页 |
·部分内包原子的电荷分布 | 第109页 |
·原子内包BN化合物稳定性与碳笼的关系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6页 |
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