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无载体无标记转植酸酶基因大豆的获得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7页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第13-21页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现状第13页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争论第13-15页
     ·引发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因素第15-16页
     ·解决转基因安全性的策略第16-21页
   ·大豆的转基因研究第21-25页
     ·大豆的遗传转化方法第21-23页
     ·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及应用第23-25页
   ·植酸酶的研究概况第25-35页
     ·植酸第25-27页
     ·植酸酶的来源及分类第27-28页
     ·植酸酶的性质及作用机理第28-30页
     ·植酸酶基因的研究第30-34页
     ·植酸酶的植物基因工程第34-3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第二章 泡盛曲霉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第37-51页
   ·材料和方法第37-42页
     ·菌株第37页
     ·主要试剂第37页
     ·试剂配制第37-39页
     ·仪器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8页
     ·泡盛曲霉半固体发酵第42-43页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3-44页
     ·植酸酶蛋白的分离纯化第44-45页
     ·植酸酶蛋白活性的测定第45-48页
   ·讨论第48-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泡盛曲霉植酸酶基因克隆及在烟草中的表达第51-73页
   ·材料和方法第51-60页
     ·实验材料第51页
     ·培养基与缓冲液配制第51-53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70页
     ·泡盛曲霉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0-61页
     ·植酸酶基因克隆第61-66页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6页
     ·植酸酶基因转化烟草第66-68页
     ·烟草中重组植酸酶的含量测定和性质分析第68-70页
   ·讨论第70-71页
   ·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表达植酸酶的无载体无标记基因大豆的获得第73-94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9页
     ·实验材料第73-74页
     ·实验方法第74-79页
   ·结果与分析第79-89页
     ·无载体无标记基因的线性转化元件的获得第79-80页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及T_1代PCR检测结果第80-83页
     ·转化大豆T_2代PCR检测结果第83-84页
     ·转植酸酶基因大豆的Southern-blotting分析第84-85页
     ·植酸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第85-86页
     ·重组植酸酶基因在T_3代转基因大豆叶片中的表达积累第86-87页
     ·转基因大豆重组植酸酶耐热性分析第87-88页
     ·重组植酸酶Western-blotting分析第88-89页
   ·讨论第89-93页
   ·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7页
   ·结论第94-95页
   ·创新点第95页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95-96页
   ·展望第96-97页
附录第97-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电式甲醛监测系统中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湖泊浮游植物动态及微囊藻监测技术研究--以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玄武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