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小波分析的理论渊源 | 第13-19页 |
·傅立叶变换 | 第13-16页 |
·短时傅立叶变换 | 第16页 |
·Gabor变换 | 第16-17页 |
·小波变换 | 第17-19页 |
·小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 第19-21页 |
·小波应用 | 第21-24页 |
·小波分析的前景和展望 | 第24-25页 |
·本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成果 | 第25-26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小波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8-57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8-29页 |
·小波变换的逆变换 | 第29-31页 |
·二进制小波 | 第31-32页 |
·框架 | 第32-33页 |
·正交规范小波 | 第33-34页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34-40页 |
·多分辨率分析的定义 | 第36-38页 |
·尺度函数φ和小波函数ψ的特性 | 第38-40页 |
·MALLAT算法 | 第40-43页 |
·正交小波包 | 第43-47页 |
·正交小波包的引出 | 第43-45页 |
·正交小波包的定义 | 第45-47页 |
·二维小波 | 第47-48页 |
·多小波与向量小波 | 第48-56页 |
·多小波 | 第49-51页 |
·由多小波产生的多尺度分析 | 第51-53页 |
·向量小波 | 第53-54页 |
·向量小波的多尺度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小波基的构造与选择 | 第57-68页 |
·紧支集小波 | 第57-60页 |
·信号最佳表示的小波基 | 第60-61页 |
·基于熵的最佳小波基选择 | 第61页 |
·在时频字典中寻找匹配的小波 | 第61-62页 |
·优化的双正交小波的构造 | 第62-64页 |
·从小波基库中获取最佳基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由信号自适应匹配构造小波基 | 第68-83页 |
·为什么要匹配小波基 | 第68-69页 |
·小波基匹配的理论基础 | 第69-77页 |
·L~2(R)中的完备标准正交系 | 第69-70页 |
·Ausher,Weiss,Wickerhauser小波 | 第70页 |
·对Ausher,Weiss,Wickerhauser小波的光滑处理 | 第70-73页 |
·Meyer小波 | 第73-77页 |
·带限小波的匹配构造算法 | 第77-82页 |
·带限尺度函数匹配构造 | 第77-81页 |
·由尺度函数计算小波函数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自适应小波信号处理的仿真实验 | 第83-112页 |
·对构造的实验信号的自适应匹配处理 | 第84-86页 |
·雷达信号的自适应匹配处理和N=4的DAUBECHIES小波多尺度分析对比 | 第86-92页 |
·正常脑电图信号的自适应匹配处理和N=4的COIFMAN小波多尺度分析对比 | 第92-96页 |
·病态脑电图信号的自适应匹配处理和双正交小波多尺度分析对比 | 第96-101页 |
·地震信号的自适应匹配处理和MEYER小波多尺度分析对比 | 第101-105页 |
·SAR海面溢油图像的自适应小波处理 | 第105-110页 |
·仿真实验的结论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112-115页 |
·结论 | 第112-11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8页 |
附录 程序实现的主要代码 | 第128-134页 |
附录1.本论文仿真实验程序的界面 | 第128页 |
附录2.函数MMWAVEL()用于自适应地根据学习信号匹配构造优化尺度函数和小波(MATLAB环境) | 第128-131页 |
附录3.函数MDENOISE_ACTION()使用匹配构造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对信号做分解和重构 | 第131-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