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地域特征描写的作用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6-14页 |
| ·小说地域性概述 | 第6-8页 |
| ·话本小说地域性概述及其特征 | 第8-10页 |
| ·“三言”小说地域性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第2章 “三言”小说地域性体现 | 第14-35页 |
| ·风物描写与民风民俗 | 第14-24页 |
| ·风物与传说 | 第14-16页 |
| ·节令习俗 | 第16-19页 |
| ·生活习俗 | 第19-24页 |
| ·文化积淀与道德风尚 | 第24-30页 |
| ·工商业文化与信义风尚 | 第24-28页 |
| ·鬼神故事、宗教文化与善恶报应观 | 第28-30页 |
| ·人物类型与方言俗语 | 第30-35页 |
| ·人物类型 | 第30-33页 |
| ·方言俗语 | 第33-35页 |
| 第3章 “三言”小说典型地域场景分析 | 第35-47页 |
| ·金明池、樊楼、相国寺 | 第35-40页 |
| ·西湖、钱塘江 | 第40-44页 |
| ·盛泽镇、吴中 | 第44-47页 |
| 第4章 “三言”注重地域特征描写的原因 | 第47-51页 |
| ·说话艺术的需要 | 第47-48页 |
| ·情节真实性的需要 | 第48-49页 |
| ·明确的地域意识 | 第49-51页 |
| 第5章 “三言”地域特征描写的审美功能 | 第51-63页 |
| ·舞台背景功能 | 第51-52页 |
| ·渲染环境,营造抒情氛围 | 第52-55页 |
|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第55-57页 |
| ·塑造人物性格,影响人物命运 | 第57-58页 |
| ·构造作品深层结构 | 第58-63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