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中国当代壁画艺术现存的问题 | 第11-14页 |
·规划意识的薄弱 | 第11-12页 |
·人文表现的缺失 | 第12页 |
·创新精神的匮乏 | 第12-13页 |
·时代主题的陈旧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 | 第14-15页 |
·论文脉络 | 第15-16页 |
二、城市环境空间的客观存在与人本化需求 | 第16-21页 |
·城市环境空间描述 | 第16-17页 |
·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连理 | 第17-18页 |
·营造城市环境空间的人本化需求 | 第18-21页 |
三、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空间 | 第21-43页 |
·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起源 | 第21-26页 |
·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角色 | 第26-27页 |
·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特点 | 第27-37页 |
·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多层次表现形式 | 第37-43页 |
·题材表现 | 第38页 |
·形象表现 | 第38-39页 |
·观念表现 | 第39-40页 |
·材料表现 | 第40-41页 |
·功能表现 | 第41-43页 |
四、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深远意义 | 第43-48页 |
·是艺术化环境空间的重要手段 | 第43-44页 |
·是宣扬情感理念的直观表达 | 第44-45页 |
·是环境空间共享的审美资源 | 第45-46页 |
·反映城市的内在品质,提升空间的文化品位 | 第46-47页 |
·具有醒目的“表情”,标示着空间环境 | 第47-48页 |
五、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合理营造 | 第48-58页 |
·壁画介入自然环境的营造 | 第48-50页 |
·营造视野空间 | 第48页 |
·营造光照空间 | 第48-49页 |
·营造植被空间 | 第49页 |
·营造水景空间 | 第49-50页 |
·营造气候空间 | 第50页 |
·壁画介入人工环境的营造 | 第50-52页 |
·营造建筑景观 | 第50-51页 |
·营造广场环境 | 第51-52页 |
·营造园林环境 | 第52页 |
·壁画介入城市色彩环境的营造 | 第52-55页 |
·色彩心理暗示 | 第53页 |
·色彩的环境性 | 第53页 |
·色彩的实用性 | 第53-54页 |
·色彩的材质表现 | 第54页 |
·色彩的地理性 | 第54-55页 |
·壁画介入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 | 第55-58页 |
·营造地域文化 | 第55-57页 |
·营造大众文化 | 第57-58页 |
六、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环境的创作方法 | 第58-72页 |
·主题新颖,选材适用 | 第58-60页 |
·构图平衡,整合环境 | 第60-67页 |
·造型精炼,贴近生活 | 第67-69页 |
·丰富色彩,空间渲染 | 第69-70页 |
·整体布局,周密策划 | 第70-71页 |
·传承历史,反映时代 | 第71-72页 |
七、中国壁画艺术介入城市环境营造的展望 | 第72-75页 |
·壁画艺术将朝更系统的方向发展 | 第72页 |
·壁画艺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强调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 | 第72-73页 |
·新时代、新使命,壁画语言发展趋向多元化 | 第73-74页 |
·充分关照人的视觉与心理的感受 | 第74-75页 |
八、壁画艺术介入空间环境的虚拟营造—以主修课作品与毕业创作为实例 | 第75-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资料 | 第80-83页 |
论文附图列表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