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化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感应加热的基础知识 | 第11-14页 |
| ·电磁感应与感应加热 | 第11-12页 |
| ·透入深度与集肤效应 | 第12-13页 |
| ·感应加热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 第13-14页 |
|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感应加热技术发展与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感应加热技术发展与现状 | 第15页 |
|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 第16页 |
| ·影响感应加热电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原理分析与比较 | 第19-31页 |
| ·电压型逆变器与电流型逆变器比较分析 | 第19-21页 |
| ·串联逆变器的常用功率调节方法 | 第21-29页 |
| ·直流侧调功 | 第21-22页 |
| ·相控整流调功 | 第21-22页 |
| ·直流斩波调功 | 第22页 |
| ·逆变侧调功 | 第22-29页 |
| ·脉冲频率调制方法 | 第23-24页 |
| ·脉冲密度调制法 | 第24-25页 |
| ·移相调功 | 第25-29页 |
| ·本文感应加热电源研制方案的确定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主回路拓扑结构及其分析 | 第31-46页 |
| ·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31-32页 |
| ·主回路拓扑与传统其它电路拓扑的不同之处 | 第32页 |
| ·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32-33页 |
| ·主电路分析 | 第33-38页 |
| ·理想条件下的主电路分析 | 第33-35页 |
| ·软开关的实现及换流过程分析 | 第35页 |
| ·有缓冲元件时的换流过程分析 | 第35-38页 |
| ·输出功率、负载频率与驱动脉宽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 ·超前臂关断电流的分析 | 第41-44页 |
| ·关断电流的分析 | 第41-42页 |
| ·主开关器件缓冲电容的参数确定 | 第42-44页 |
| ·新型调功方式PWM&PFM与PFM的比较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46-53页 |
| ·锁相环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 ·环路数学模型 | 第47-50页 |
| ·鉴相器的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 ·低通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 ·压控振荡器的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 ·实用锁相环 | 第50-51页 |
| ·整个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主回路仿真波形分析及参数计算 | 第53-70页 |
| ·MATLAB/SIMULINK软件简介 | 第53页 |
| ·仿真波形分析 | 第53-62页 |
| ·输入整流部分仿真 | 第53-54页 |
| ·逆变静态仿真 | 第54-59页 |
| ·逆变功率调节动态仿真 | 第59-61页 |
| ·扫频过程计算机仿真波形分析 | 第61-62页 |
| ·整流参数计算 | 第62-63页 |
| ·逆变电路参数计算 | 第63-65页 |
| ·负载谐振参数分析及加热线圈的设计 | 第65-66页 |
| ·匹配变压器设计 | 第66-69页 |
| ·变压器磁芯材料选择 | 第66-67页 |
| ·变压器设计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控制电路及实验波形 | 第70-77页 |
| ·控制电路原理 | 第70-71页 |
| ·锁相环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 第71-73页 |
| ·负载信号采集电路 | 第73-74页 |
| ·电源的启动 | 第74页 |
| ·VHDL语言的特点 | 第74-75页 |
| ·实验波形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8页 |
| 附录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