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0 前言 | 第12-17页 |
| (一) 长江口冲淤演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二)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三)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四) 三峡工程简介 | 第15-17页 |
| 1 研究区域背景及概况 | 第17-23页 |
| ·长江流域概况 | 第17-20页 |
| ·自然地理 | 第17-19页 |
| ·长江水文特征 | 第19-20页 |
| ·长江口概况 | 第20页 |
| ·长江三角洲发育演变史 | 第20-23页 |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本文所用数据及资料来源 | 第23页 |
|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3 长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 | 第26-36页 |
| ·大通站年水文泥沙特征 | 第26-28页 |
| ·大通站年径流量 | 第26-27页 |
| ·大通站年输沙量 | 第27页 |
| ·大通站年含沙量 | 第27-28页 |
| ·大通站月水文泥沙特征 | 第28-32页 |
| ·大通站月径流量 | 第29页 |
| ·大通站月输沙量 | 第29页 |
| ·大通站月含沙量 | 第29-32页 |
| ·讨论 | 第32页 |
|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4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36-49页 |
| ·长江口外海域地质概况 | 第36-37页 |
| ·表层沉积物类型和分布 | 第37页 |
| ·表层沉积物粒级组分平面分布 | 第37-40页 |
| ·砂粒组平面分布 | 第38页 |
| ·粉砂粒组平面分布 | 第38页 |
| ·黏土粒组平面分布 | 第38-40页 |
| ·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 | 第40-43页 |
| ·平均粒径的分布 | 第40-41页 |
| ·分选系数的分布 | 第41-43页 |
| ·偏态的分布 | 第43页 |
| ·峰态的分布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7页 |
| ·物源 | 第44-45页 |
| ·水动力环境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5. 长江口岸线变迁 | 第49-60页 |
| ·长江口遥感图片 | 第49-51页 |
| ·长江口海岸线变化 | 第51-56页 |
| ·长江口海岸线面积 | 第52-54页 |
| ·长江口面积变化速率 | 第54-56页 |
| ·人类活动对长江泥沙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进入长江口的输沙量大量减少的原因 | 第56页 |
| ·长江口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60页 |
| 6 结论 | 第60-63页 |
|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浅析 | 第60-61页 |
| ·长江口海岸线的变化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