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的游仙诗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游仙诗概念的界定 | 第8页 |
二、初唐游仙诗——小露端倪 承前启后 | 第8-11页 |
(一) 初唐游仙诗的数目及发展概况 | 第8-9页 |
(二) 初唐游仙诗的代表作家 | 第9-10页 |
(三) 初唐游仙诗在唐代游仙诗史上的地位 | 第10-11页 |
三、盛唐游仙诗——蔚为大观 登峰造极 | 第11-19页 |
(一) 盛唐游仙诗的数目及其概貌 | 第11页 |
(二) 盛唐游仙诗的杰出代表诗人——李白 | 第11-19页 |
四、中唐游仙诗——折翅云端 坠入人间 | 第19-28页 |
(一) 中唐游仙诗数目及概貌 | 第19页 |
(二) 中唐游仙诗的代表诗人 | 第19-25页 |
(三) 游仙诗与传奇融为一体 | 第25-28页 |
五、晚唐游仙诗——霞光万丈 熠熠生辉 | 第28-35页 |
(一) 晚唐游仙诗的数目及概貌 | 第28页 |
(二) 晚唐游仙诗的代表诗人 | 第28-35页 |
六、唐代游仙诗的艺术特色 | 第35-37页 |
(一) 鲜明的浪漫色彩 | 第35页 |
(二) 神奇的仙境色彩 | 第35-36页 |
(三) 突出的比兴色彩 | 第36页 |
(四) 强烈的道教色彩 | 第36-37页 |
余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43页 |